×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ZT~~ 深度研究|《鬓边不是海棠红》200多套戏服,龙套的都要几万块~~

https://mp.weixin.qq.com/s/ARUKZRv8XDTDXSL5gAwkKg

前年播的《延禧攻略》,不管是考究的服化,还是对称的取景,都算得上这几年我看过的古装剧里的美学巅峰。剧里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当时也火了好一阵子。最近我在追于正的新剧,发现依然是这个路线。构图是对称的,色调是低饱和的,灰灰的,画面还特地做成16:9,看这片头,比之前的还要精致还要电影感。 我随便截两张图,完全就是壁纸! 这部剧就是《鬓边不是海棠红》。剧围绕京剧展开,我是个对戏曲完全不感兴趣的人,也不是很想看黄晓明和尹正,而且民国剧看多了,不就是旗袍旗袍和旗袍嘛,还能搞得出什么新花样?然而看完之后,我,真香了。黄晓明演的爱国商人程凤台一点都不油!尹正演的商细蕊台上是美艳梨园辣妹,台下是个熊孩子,反转魅力!正剧的外表下简直在演社会主义兄弟情喜剧。 还有很多反映当代饭圈的桥段也很好笑,梨园101、毒唯粉、脱粉回踩、黑粉、黑战、营销号都能找到对应的…… 当然最主要的是,里面的衣服画面美得呀,疯狂感叹国粹就是国粹,也太惊艳了吧。有一个画面我看了好多遍,不懂戏的程凤台看商细蕊的杨贵妃看痴了,想到了自己被迫放弃理想回家经商的经历, 失魂落魄跌跌撞撞走在雪天里,说了一段很长的对白,“台上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戏中,台下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梦里,一梦一生,一生一梦…… ”又美,又无奈。 说真的,这部剧光是服化道就精致用心到让人欲罢不能。 看这一闪而过的饼干桶,我特地去查了下,Ritz创立于1934年,这铁罐是1935年开始用的,而故事刚好发生在30年代,严谨吧~还有更狠的,第25集里出现的慈禧:跟慈禧最爱的画师Katharine Carl(凯瑟琳·卡尔)画里的一模一样。演员的长相和神态也像从画里出来的。看得我背后直冒冷气。只是这珍珠云肩,确定不是从高贵妃那借来的?于正说,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在服装造型上还是按照角色的身份去参考了很多老照片。衣服绝不是敷衍着做的,甚至比《延禧攻略》的标准还高。就是想通过这个剧让观众去感受我们中国文化之美和京剧之美,让有兴趣的人去关注,从而能把这种美好的艺术传承下去。这么厉害的服化,宇博当然要给好好科普下。我截图查资料,还联系了专业戏曲老师和于正本人,折腾了一星期,写完这篇我的心情就像剧里的编辑一样: 一套行头要花50万?戏曲是这部剧的重头戏,片头曲用了昆曲牡丹亭的唱词。整部也涉及了20多处京剧,5、6处昆曲 ,包含了旦角的8、9个流派。我仔细对比了剧中目前出现的戏服,和真正戏台上穿的没差,还原度超级高,就像打开了 CCTV-11。▲昆曲《长生殿》▲▲京剧《霸王别姬》▲▲京剧《晴雯》▲▲京剧《武家坡》▲有些就是京剧名家身上的同款呀。1956年梅兰芳《百花亭》的装扮,还有陈永玲在《战宛城》里的装扮,都和电视剧里相似度高达99.999999%。配角的衣服我也在故宫藏品找到了同款花纹,是不是够用心的。▲清光绪·黄缎绣平金云龙纹龙套▲我怕自己不够专业,还特地去找上海戏剧学院的京剧老师打听了一番,她说单纯从服装来说,这部剧的行头做的确实还可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戏曲在服制上是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的,宁穿破不穿错,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衣服。用色也非常考究,十蟒十靠,戏服有上五色和下五色之分,要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及品德鉴定。穿错了衣服,整个人物的代入感就会很差。老师说,给于正这部剧做衣服的裁缝就是他们京剧圈子里的,就在苏州,他们唱戏的也都会去找这位裁缝做衣服,也算是圈里有点小名气。剧中的男主——北平梨园顶流商细蕊是个对戏服极其挑剔的人,必须是苏绣的,还会拿放大镜看,抽丝了,哪怕只有一根也要退回去重做。只要戏服好看,他多少钱都愿意花,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钱都花来买行头。(像不像买包的你?)这次的戏服确实花了大价钱,做起来甚至比剧里演的还要苛刻。于正说,丝线配淡一个色都不行,更不用说勾丝什么的了。衣服都是在杭州和苏州纯手工制作的,有些图案要反复加工才有立体感。整部戏下来做了100多套戏服,还租用了100多套,总共200多套。老师说正常他们做一身行头下来可不便宜,得上万块,像杨贵妃这身起码5、6万。这还不算凤冠,好的凤冠是用点翠装饰,金线宝石盘上去的,50万都买不来。就算是龙套的衣服都要几万块起步。在工艺上,一套做下来可比国外的高级定制厉害的多,必需得纯手工去绣,老师说之前也提出过改革,提倡用机器,效率高成本低,但效果根本没法看。戏服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手艺讲究,用料讲究,配色什么的都很讲究。针脚要细腻,配色要高级,上了舞台才好看。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以及角抵百戏。之后不断发展完善,才形成清代以京剧昆区为主的局面。戏曲的服装呢,主要是继承了汉、唐至明朝以来的汉族传统服装样式,也融合了一些满族服饰的特点进去。在当时,江宁擅长织金妆彩,苏州的缂丝、刺绣和织锦工艺最牛逼。宫廷戏班里的衣服基本也都是苏州制造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去苏州做戏服的原因,真实的皇家御用,最高级的。当然,我也有观察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商细蕊跳《赵飞燕》的那一段,整个现场美轮美奂,每一帧都像幅画似的 ~但是后面他被师傅教训说衣服太出格。蛤?出格在哪?多一块肉都没露呀。原著里可写的是他穿薄纱。我特地问了于正这个问题,他说京剧戏服是有形制的,衣服不按规矩做就是出格。原著里写得太夸张,真要是这么拍没有美感,反而流俗。我还发现《赵飞燕》这段翎子舞跟其他剧目不一样,在京剧中找不到对应的出处,倒是和《绿珠坠楼》的片段很相似。▲京剧·《绿珠坠楼》·牟元笛▲其实,这表演《绿珠坠楼》的老师,就是给商细蕊配音的,剧里他所有的京剧唱段都是他配的,同时也是这部剧的戏曲指导。牟元笛是尚派传人孙明珠的开门大弟子,也是上海戏校的京剧老师,演年轻时的宁九郎在慈禧面前唱戏的那个就是他。除了衣服,商细蕊拿过的扇子也很漂亮,之前《延禧攻略》的时候,就有很多缂丝的扇子,款式也都是照着故宫里的藏品做的。《鬓边不是海棠红》里也给了扇子很多特写镜头,在民间,不能用缂丝这么复杂的工艺,毕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嘛,普通人用也不合理。唱戏的道具讲究轻和薄,所以用了丝质竹骨手绘的团扇,更符合戏里的用途。 民国就穿香奈儿合理吗?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里面有好多时髦的Flapper Girl。我最爱的就是大姐程美心,Bling Bling的头饰我想要,浮夸的项链我也想要,华丽的小礼服、大皮草,我都想要都想要。穿上这些整个人就像是从《唐顿庄园》里穿越过来的一样,Fancy~You~民国时的人最追求时髦,欧美文化开始入侵中国,上流社会的女孩子们都喜欢穿洋装,穿名牌,那个时候香奈儿就很受追捧了。欧美化妆品护肤品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像程美心这样的新派太太最爱的就是美白皮肤养护头发,还要卷睫毛画眼影。发型也跟西方一样,流行烫发,短短的波浪卷是走在最前面的打扮。这种维多利亚风格的波浪卷的流行,也推动了各种头饰遍地开花。帽子的款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程美心头上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头巾帽,皮草帽,头饰也是塞满了整个衣柜……那会儿的女生比咱们现在都要精致,发型妆容要一丝不苟,各种配饰一点都不落下,不仅头上要戴东西,还要戴手套显得优雅,戴腰带凸显身材。而且从民国开始,女孩子就在追究显脸小了,会为了显脸小去改进衣服(这个后面再讲),耳环也要大的长的。我看到有记载说,那时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脚穿高跟鞋,带一朵香奈儿风格的茶花或者珍珠项链。按照这个说法,那程美心绝对是当时最时髦的女孩了,珍珠项链一把一把的。还精通各种叠戴,跟从香奈儿画报里走出来的一样,放到现在绝对可以去小红书分享自己的小香风穿搭。还有她的大皮草,也很有香奈儿的味道。在30年代,舞蹈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造型也受舞蹈的影响,各种露背露肩的晚装最受欢迎。毕竟出门也不能一直露背露肩,晚上温度又低,披肩成了晚装的固定搭配。真正的上流社会大小姐还一定得穿动物皮的,整只的最好。当时《Vogue》会绘制专门的动物图表,让人们来挑选心仪的动物皮草。就跟现在都抢着拎铂金包似的,没有件皮草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品位又有地位。真正的时尚名媛,就连睡觉都是完全不可以松懈的,你看程美心的睡衣,感觉随时随地都在准备着去 fà国海边度个假。这种波斯风的丝绸长袍套装在国外也是名媛和女星的最爱呢。她的旗袍也挺值得讲的,1933年的《Vogue》里有介绍过当时中国的旗袍,说流行带有异域风格面料的。程美心这件就用了毛呢的面料,上面点缀着印度丝绣的工艺,全部都是手工缝制,据说是两位师傅缝了两个月才搞定。搭配得也很厉害,当时时髦的人都用凉鞋搭旗袍。程美心就是这样穿着去舞池的,说她不是北平第一时尚Icon,谁还能是? 30年代的北平究竟什么样?民国剧客官们都看过挺多吧,反正我对民国剧的印象就是旗袍旗袍旗袍,里面的女生都穿旗袍。 看了《鬓边不是海棠红》反而有点奇怪,这佘诗曼演的二奶奶是咋回事,上半身精雕细琢,下半身下海摸鱼?这其实也算20世纪初的一种特色吧,晚清的时候有种说法是,只有妓女才会把裤子外穿,但到了民国初期,西方入侵,思想变得开放,不少人都会选择穿这种行动更方便的裤装。最开始流行的是上袄下裤,讲究紧身瘦小,袄做的很长,几乎盖到膝盖,裤子做的很窄,下面穿小小的金莲,不缠足的就穿绣花鞋。二奶奶就是典型的这种风格,我还发现她的衣服和1914年协和贸易公司的广告女郎穿得简直一样。可能有人会疑惑,故事发生在30年代,她穿1914年的衣服,不合理吧?看过剧就知道,二奶奶传统守旧,还被戏班小妹吐槽老古董。二奶奶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显示她的传统思想,穿的是夹袄,衣服上绣的也是寓意着夫妻白头到老的荷花和鸳鸯。她和大姑子程美心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姑子穿的是进口面料外国工艺,她穿的是最传统的京绣,据说这件荷花鸳鸯夹袄是两位绣娘花了40天完成的。二奶奶的衣服好多都是手工刺绣的。这件象征着长寿的菊花丝绒旗袍,绣了整整3个半月,为了让菊花的效果更立体,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绣同一个图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她还有些旗袍是直筒的,这个在电视剧里也挺少见的。30年代是旗袍变化最多的时候,我们印象中的旗袍就是高叉紧身。最早的旗袍就是咱们传统服装和西方的晚装融合,是直筒宽松的,后来才慢慢的变紧,变瘦,变短,变高叉的。而且我们最熟悉的民国剧,像《情深深雨蒙蒙》、《上海滩》之类的都是发生在上海的,当时北平相比较上海,旗袍确实没有那么普及一些。我看到当时鲁迅买套四合院花了3675元,然而买一件旗袍就要花到80~90元了,在那个年代确实算奢侈品了。我觉得于正服化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关注到很多人关注不到的传统小细节。就像之前《延禧攻略》里的一耳三钳,之前很少有古装剧这么戴。这次也是,我发现二奶奶的衣服上用了很多高高的领子,和我们印象中的小圆领很不一样。这种领子叫元宝领,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这种领子又硬又高,最高的有六七寸,跟鼻尖差不多持平。因为可以把脖子裹的严严实实,遮住半边脸颊,正面看上去像元宝,所以叫元宝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那个没有美图秀秀的年代拥有瓜子脸。二奶奶真的是一个非常追求脸小的女人,领子要元宝领,耳环也要选大的长的。果然没有人能不对大的长的心动。还有她和程凤台结婚时的造型,我觉得也挺厉害的,那时候结婚穿的衣服挺多种多样的。上流社会流行穿白纱,还有旗袍配头纱这种混搭方式。像二奶奶这种走传统路线的就会穿大红绣裙,上半身穿石青或大红的绣花袄,戴凤冠,完全符合历史。她的凤冠我也真的找到了对应的文物。这顶清代民间的银点翠凤冠,上面镶嵌着玛瑙、松石和珍珠,流苏帘上还有七只精美的小凤,还原度超高。 我看了幕后采访,主创们都说要尽力还原当时老北平的形象。于正也说选用低饱和色调,也是因为他觉得那时北京就是灰蒙蒙的,带着老照片的质感。而且不只是主演们的衣服,戏里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如果你仔细看街上的人,有抖空竹的、炸焦圈的、捏泥人的。都是很有老北京特色的东西。并且这些真的都是请了手艺人来的,就算没什么镜头也一点都不含糊。  那时候的男人到底有多精致? 不仅想穿大姐程美心的时髦衣服,我看完整部剧还有个最大感受是:那时候的男人也太精致太讲究了吧! 像商细蕊的唯粉杜七爷,高领衫+西装,有些还是高级同色系,放到现在也时髦得有点过分,感觉造型是井柏然搭的!程二爷更加,永远是西装三件套。更讲究的是他还要戴领带夹、袖箍、怀表、西装链、口袋巾、长摆胸针、背带。首饰要戴一打才够。还要喷香水,梳油头。他在车上换装这段太精致了。 现在的男明星去走个红毯也不过如此吧。宇博还特地连线了程二爷本人,和他聊了好多,感兴趣的客官记得关注我们下周的推送哦~ 还有陈纫香和商细蕊去南京,你看看陈纫香这行李箱里的精致装备……可以做北平时髦旅行博主的开箱了!  其实呢,民国的男生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致。西装开始在中国流行都是因为各种外国人还有程二爷这种出国经商、留学的中国人。那时候人普遍穿的都是灰蓝为主的土布长衫,还有棉的长袍。有钱的上流社会就比较钟情于穿精致的西装三件套。1911年的时候,民国政府还把西装列为了我们国家主要的礼服之一。也是从那之后开始有西装定制的服务。30年代之后,上海、哈尔滨都出现了一些西装的定制店,有些甚至在国外都小有名气。那时候西装跟旗袍一样,价钱都不便宜的,我搜到一张民国时期的戏服定制价目表,一整套下来要88块。中上层知识分子一个月赚4、5百块,买套西装差不多也要一个星期工资了。我看当时的报纸上有报道说有人会为了买一套西装,把老婆看病的钱都花掉。简直丧心病狂。那个时候穿西装讲究可多了。我看了很多图片,规规矩矩穿一身三件套根本不算什么。有像程二爷小舅子一样搭配领巾的。领巾算是领带和领结的前身,最早起源于16世纪,在法国雇佣兵最受欢迎,他们带着领巾到处打仗,也让这款单品流行开来。胸口还要插上一只口袋巾,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宫廷。还有程二爷不离手的机械怀表,在当时,男生戴怀表应该就和女生穿貂皮一样,权利和财力的象征。因为是西方的舶来品,价格高也很稀少。而且最时髦的佩戴方法就是像程二爷这样,把怀抱揣兜里,把链条露出来。出门的时候还要配上一件毛呢大衣或者皮草,软呢的费多拉帽也是绅士们人手一件的时髦单品。据说剧里的大衣都是用纯羊毛做的,一件衣服就要耗时25天完成,听完还真的挺想拥有一件的。 程二爷的皮衣,也挺有民国的影帝金焰的感觉。还有他的睡袍,我看了也蛮惊讶的,在家也要这样做作吗?领带、袖扣,各种配饰一个都不少。睡袍还是精致奢华的暗纹,用了漳绒的面料,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织物的一种。漳绒明代时期就有了,还销往葡萄牙、荷兰、日本等国家。当时也会进贡给皇上。故宫里也收藏了很多漳绒的布料。▲清乾隆·绿地折枝菊花纹漳绒▲ 我觉得这部剧最值得赞扬的地方,就是把很多我们平时不了解的、完全接触不到的传统文化都呈现了出来。和上戏戏曲老师去聊的时候她就说,其实站在内行的角度去看这些演员表演京剧真的不够专业,尹正的体重也和戏曲中要求的色艺俱佳有差距。但是她很开心能看到有人能去以普通观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扬京剧,让更多人的人去了解甚至去喜欢上我们的国粹。今天刷微博我还看到某民国抗日剧,交换情报手里拿了一只MAC,难道间谍是李佳琦?能不能用心一点啊…… 而且还有一点,即使服道化都做得很用心,这部剧也没有只停留在服道化,只有美丽的空壳,而是把最重要的故事讲得娓娓道来,不狗血不扯淡,润物细无声得感人又好笑。 就像于正说的,一部剧最重要的还是剧本和故事。其它,都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真心希望能够多一点《鬓边不是海棠红》这样的良心国产剧。毕竟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和历史值得去挖掘和发扬~ 文字编辑:Leewon & 小璐图片编辑:Konashi感谢:于正团队、上海戏剧学院何畅老师部分资料来自:《故宫戏曲文物》《中国传统首饰·簪钗冠》《中国服饰》、《中国老旗袍》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文字原创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时尚 / ZT~~ 深度研究|《鬓边不是海棠红》200多套戏服,龙套的都要几万块~~
    https://mp.weixin.qq.com/s/ARUKZRv8XDTDXSL5gAwkKg

    前年播的《延禧攻略》,不管是考究的服化,还是对称的取景,都算得上这几年我看过的古装剧里的美学巅峰。剧里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当时也火了好一阵子。最近我在追于正的新剧,发现依然是这个路线。构图是对称的,色调是低饱和的,灰灰的,画面还特地做成16:9,看这片头,比之前的还要精致还要电影感。 我随便截两张图,完全就是壁纸! 这部剧就是《鬓边不是海棠红》。剧围绕京剧展开,我是个对戏曲完全不感兴趣的人,也不是很想看黄晓明和尹正,而且民国剧看多了,不就是旗袍旗袍和旗袍嘛,还能搞得出什么新花样?然而看完之后,我,真香了。黄晓明演的爱国商人程凤台一点都不油!尹正演的商细蕊台上是美艳梨园辣妹,台下是个熊孩子,反转魅力!正剧的外表下简直在演社会主义兄弟情喜剧。 还有很多反映当代饭圈的桥段也很好笑,梨园101、毒唯粉、脱粉回踩、黑粉、黑战、营销号都能找到对应的…… 当然最主要的是,里面的衣服画面美得呀,疯狂感叹国粹就是国粹,也太惊艳了吧。有一个画面我看了好多遍,不懂戏的程凤台看商细蕊的杨贵妃看痴了,想到了自己被迫放弃理想回家经商的经历, 失魂落魄跌跌撞撞走在雪天里,说了一段很长的对白,“台上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戏中,台下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梦里,一梦一生,一生一梦…… ”又美,又无奈。 说真的,这部剧光是服化道就精致用心到让人欲罢不能。 看这一闪而过的饼干桶,我特地去查了下,Ritz创立于1934年,这铁罐是1935年开始用的,而故事刚好发生在30年代,严谨吧~还有更狠的,第25集里出现的慈禧:跟慈禧最爱的画师Katharine Carl(凯瑟琳·卡尔)画里的一模一样。演员的长相和神态也像从画里出来的。看得我背后直冒冷气。只是这珍珠云肩,确定不是从高贵妃那借来的?于正说,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在服装造型上还是按照角色的身份去参考了很多老照片。衣服绝不是敷衍着做的,甚至比《延禧攻略》的标准还高。就是想通过这个剧让观众去感受我们中国文化之美和京剧之美,让有兴趣的人去关注,从而能把这种美好的艺术传承下去。这么厉害的服化,宇博当然要给好好科普下。我截图查资料,还联系了专业戏曲老师和于正本人,折腾了一星期,写完这篇我的心情就像剧里的编辑一样: 一套行头要花50万?戏曲是这部剧的重头戏,片头曲用了昆曲牡丹亭的唱词。整部也涉及了20多处京剧,5、6处昆曲 ,包含了旦角的8、9个流派。我仔细对比了剧中目前出现的戏服,和真正戏台上穿的没差,还原度超级高,就像打开了 CCTV-11。▲昆曲《长生殿》▲▲京剧《霸王别姬》▲▲京剧《晴雯》▲▲京剧《武家坡》▲有些就是京剧名家身上的同款呀。1956年梅兰芳《百花亭》的装扮,还有陈永玲在《战宛城》里的装扮,都和电视剧里相似度高达99.999999%。配角的衣服我也在故宫藏品找到了同款花纹,是不是够用心的。▲清光绪·黄缎绣平金云龙纹龙套▲我怕自己不够专业,还特地去找上海戏剧学院的京剧老师打听了一番,她说单纯从服装来说,这部剧的行头做的确实还可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戏曲在服制上是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的,宁穿破不穿错,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衣服。用色也非常考究,十蟒十靠,戏服有上五色和下五色之分,要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及品德鉴定。穿错了衣服,整个人物的代入感就会很差。老师说,给于正这部剧做衣服的裁缝就是他们京剧圈子里的,就在苏州,他们唱戏的也都会去找这位裁缝做衣服,也算是圈里有点小名气。剧中的男主——北平梨园顶流商细蕊是个对戏服极其挑剔的人,必须是苏绣的,还会拿放大镜看,抽丝了,哪怕只有一根也要退回去重做。只要戏服好看,他多少钱都愿意花,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钱都花来买行头。(像不像买包的你?)这次的戏服确实花了大价钱,做起来甚至比剧里演的还要苛刻。于正说,丝线配淡一个色都不行,更不用说勾丝什么的了。衣服都是在杭州和苏州纯手工制作的,有些图案要反复加工才有立体感。整部戏下来做了100多套戏服,还租用了100多套,总共200多套。老师说正常他们做一身行头下来可不便宜,得上万块,像杨贵妃这身起码5、6万。这还不算凤冠,好的凤冠是用点翠装饰,金线宝石盘上去的,50万都买不来。就算是龙套的衣服都要几万块起步。在工艺上,一套做下来可比国外的高级定制厉害的多,必需得纯手工去绣,老师说之前也提出过改革,提倡用机器,效率高成本低,但效果根本没法看。戏服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手艺讲究,用料讲究,配色什么的都很讲究。针脚要细腻,配色要高级,上了舞台才好看。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以及角抵百戏。之后不断发展完善,才形成清代以京剧昆区为主的局面。戏曲的服装呢,主要是继承了汉、唐至明朝以来的汉族传统服装样式,也融合了一些满族服饰的特点进去。在当时,江宁擅长织金妆彩,苏州的缂丝、刺绣和织锦工艺最牛逼。宫廷戏班里的衣服基本也都是苏州制造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去苏州做戏服的原因,真实的皇家御用,最高级的。当然,我也有观察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商细蕊跳《赵飞燕》的那一段,整个现场美轮美奂,每一帧都像幅画似的 ~但是后面他被师傅教训说衣服太出格。蛤?出格在哪?多一块肉都没露呀。原著里可写的是他穿薄纱。我特地问了于正这个问题,他说京剧戏服是有形制的,衣服不按规矩做就是出格。原著里写得太夸张,真要是这么拍没有美感,反而流俗。我还发现《赵飞燕》这段翎子舞跟其他剧目不一样,在京剧中找不到对应的出处,倒是和《绿珠坠楼》的片段很相似。▲京剧·《绿珠坠楼》·牟元笛▲其实,这表演《绿珠坠楼》的老师,就是给商细蕊配音的,剧里他所有的京剧唱段都是他配的,同时也是这部剧的戏曲指导。牟元笛是尚派传人孙明珠的开门大弟子,也是上海戏校的京剧老师,演年轻时的宁九郎在慈禧面前唱戏的那个就是他。除了衣服,商细蕊拿过的扇子也很漂亮,之前《延禧攻略》的时候,就有很多缂丝的扇子,款式也都是照着故宫里的藏品做的。《鬓边不是海棠红》里也给了扇子很多特写镜头,在民间,不能用缂丝这么复杂的工艺,毕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嘛,普通人用也不合理。唱戏的道具讲究轻和薄,所以用了丝质竹骨手绘的团扇,更符合戏里的用途。 民国就穿香奈儿合理吗?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里面有好多时髦的Flapper Girl。我最爱的就是大姐程美心,Bling Bling的头饰我想要,浮夸的项链我也想要,华丽的小礼服、大皮草,我都想要都想要。穿上这些整个人就像是从《唐顿庄园》里穿越过来的一样,Fancy~You~民国时的人最追求时髦,欧美文化开始入侵中国,上流社会的女孩子们都喜欢穿洋装,穿名牌,那个时候香奈儿就很受追捧了。欧美化妆品护肤品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像程美心这样的新派太太最爱的就是美白皮肤养护头发,还要卷睫毛画眼影。发型也跟西方一样,流行烫发,短短的波浪卷是走在最前面的打扮。这种维多利亚风格的波浪卷的流行,也推动了各种头饰遍地开花。帽子的款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程美心头上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头巾帽,皮草帽,头饰也是塞满了整个衣柜……那会儿的女生比咱们现在都要精致,发型妆容要一丝不苟,各种配饰一点都不落下,不仅头上要戴东西,还要戴手套显得优雅,戴腰带凸显身材。而且从民国开始,女孩子就在追究显脸小了,会为了显脸小去改进衣服(这个后面再讲),耳环也要大的长的。我看到有记载说,那时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脚穿高跟鞋,带一朵香奈儿风格的茶花或者珍珠项链。按照这个说法,那程美心绝对是当时最时髦的女孩了,珍珠项链一把一把的。还精通各种叠戴,跟从香奈儿画报里走出来的一样,放到现在绝对可以去小红书分享自己的小香风穿搭。还有她的大皮草,也很有香奈儿的味道。在30年代,舞蹈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造型也受舞蹈的影响,各种露背露肩的晚装最受欢迎。毕竟出门也不能一直露背露肩,晚上温度又低,披肩成了晚装的固定搭配。真正的上流社会大小姐还一定得穿动物皮的,整只的最好。当时《Vogue》会绘制专门的动物图表,让人们来挑选心仪的动物皮草。就跟现在都抢着拎铂金包似的,没有件皮草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品位又有地位。真正的时尚名媛,就连睡觉都是完全不可以松懈的,你看程美心的睡衣,感觉随时随地都在准备着去 fà国海边度个假。这种波斯风的丝绸长袍套装在国外也是名媛和女星的最爱呢。她的旗袍也挺值得讲的,1933年的《Vogue》里有介绍过当时中国的旗袍,说流行带有异域风格面料的。程美心这件就用了毛呢的面料,上面点缀着印度丝绣的工艺,全部都是手工缝制,据说是两位师傅缝了两个月才搞定。搭配得也很厉害,当时时髦的人都用凉鞋搭旗袍。程美心就是这样穿着去舞池的,说她不是北平第一时尚Icon,谁还能是? 30年代的北平究竟什么样?民国剧客官们都看过挺多吧,反正我对民国剧的印象就是旗袍旗袍旗袍,里面的女生都穿旗袍。 看了《鬓边不是海棠红》反而有点奇怪,这佘诗曼演的二奶奶是咋回事,上半身精雕细琢,下半身下海摸鱼?这其实也算20世纪初的一种特色吧,晚清的时候有种说法是,只有妓女才会把裤子外穿,但到了民国初期,西方入侵,思想变得开放,不少人都会选择穿这种行动更方便的裤装。最开始流行的是上袄下裤,讲究紧身瘦小,袄做的很长,几乎盖到膝盖,裤子做的很窄,下面穿小小的金莲,不缠足的就穿绣花鞋。二奶奶就是典型的这种风格,我还发现她的衣服和1914年协和贸易公司的广告女郎穿得简直一样。可能有人会疑惑,故事发生在30年代,她穿1914年的衣服,不合理吧?看过剧就知道,二奶奶传统守旧,还被戏班小妹吐槽老古董。二奶奶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显示她的传统思想,穿的是夹袄,衣服上绣的也是寓意着夫妻白头到老的荷花和鸳鸯。她和大姑子程美心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姑子穿的是进口面料外国工艺,她穿的是最传统的京绣,据说这件荷花鸳鸯夹袄是两位绣娘花了40天完成的。二奶奶的衣服好多都是手工刺绣的。这件象征着长寿的菊花丝绒旗袍,绣了整整3个半月,为了让菊花的效果更立体,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绣同一个图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她还有些旗袍是直筒的,这个在电视剧里也挺少见的。30年代是旗袍变化最多的时候,我们印象中的旗袍就是高叉紧身。最早的旗袍就是咱们传统服装和西方的晚装融合,是直筒宽松的,后来才慢慢的变紧,变瘦,变短,变高叉的。而且我们最熟悉的民国剧,像《情深深雨蒙蒙》、《上海滩》之类的都是发生在上海的,当时北平相比较上海,旗袍确实没有那么普及一些。我看到当时鲁迅买套四合院花了3675元,然而买一件旗袍就要花到80~90元了,在那个年代确实算奢侈品了。我觉得于正服化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关注到很多人关注不到的传统小细节。就像之前《延禧攻略》里的一耳三钳,之前很少有古装剧这么戴。这次也是,我发现二奶奶的衣服上用了很多高高的领子,和我们印象中的小圆领很不一样。这种领子叫元宝领,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这种领子又硬又高,最高的有六七寸,跟鼻尖差不多持平。因为可以把脖子裹的严严实实,遮住半边脸颊,正面看上去像元宝,所以叫元宝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那个没有美图秀秀的年代拥有瓜子脸。二奶奶真的是一个非常追求脸小的女人,领子要元宝领,耳环也要选大的长的。果然没有人能不对大的长的心动。还有她和程凤台结婚时的造型,我觉得也挺厉害的,那时候结婚穿的衣服挺多种多样的。上流社会流行穿白纱,还有旗袍配头纱这种混搭方式。像二奶奶这种走传统路线的就会穿大红绣裙,上半身穿石青或大红的绣花袄,戴凤冠,完全符合历史。她的凤冠我也真的找到了对应的文物。这顶清代民间的银点翠凤冠,上面镶嵌着玛瑙、松石和珍珠,流苏帘上还有七只精美的小凤,还原度超高。 我看了幕后采访,主创们都说要尽力还原当时老北平的形象。于正也说选用低饱和色调,也是因为他觉得那时北京就是灰蒙蒙的,带着老照片的质感。而且不只是主演们的衣服,戏里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如果你仔细看街上的人,有抖空竹的、炸焦圈的、捏泥人的。都是很有老北京特色的东西。并且这些真的都是请了手艺人来的,就算没什么镜头也一点都不含糊。  那时候的男人到底有多精致? 不仅想穿大姐程美心的时髦衣服,我看完整部剧还有个最大感受是:那时候的男人也太精致太讲究了吧! 像商细蕊的唯粉杜七爷,高领衫+西装,有些还是高级同色系,放到现在也时髦得有点过分,感觉造型是井柏然搭的!程二爷更加,永远是西装三件套。更讲究的是他还要戴领带夹、袖箍、怀表、西装链、口袋巾、长摆胸针、背带。首饰要戴一打才够。还要喷香水,梳油头。他在车上换装这段太精致了。 现在的男明星去走个红毯也不过如此吧。宇博还特地连线了程二爷本人,和他聊了好多,感兴趣的客官记得关注我们下周的推送哦~ 还有陈纫香和商细蕊去南京,你看看陈纫香这行李箱里的精致装备……可以做北平时髦旅行博主的开箱了!  其实呢,民国的男生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精致。西装开始在中国流行都是因为各种外国人还有程二爷这种出国经商、留学的中国人。那时候人普遍穿的都是灰蓝为主的土布长衫,还有棉的长袍。有钱的上流社会就比较钟情于穿精致的西装三件套。1911年的时候,民国政府还把西装列为了我们国家主要的礼服之一。也是从那之后开始有西装定制的服务。30年代之后,上海、哈尔滨都出现了一些西装的定制店,有些甚至在国外都小有名气。那时候西装跟旗袍一样,价钱都不便宜的,我搜到一张民国时期的戏服定制价目表,一整套下来要88块。中上层知识分子一个月赚4、5百块,买套西装差不多也要一个星期工资了。我看当时的报纸上有报道说有人会为了买一套西装,把老婆看病的钱都花掉。简直丧心病狂。那个时候穿西装讲究可多了。我看了很多图片,规规矩矩穿一身三件套根本不算什么。有像程二爷小舅子一样搭配领巾的。领巾算是领带和领结的前身,最早起源于16世纪,在法国雇佣兵最受欢迎,他们带着领巾到处打仗,也让这款单品流行开来。胸口还要插上一只口袋巾,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宫廷。还有程二爷不离手的机械怀表,在当时,男生戴怀表应该就和女生穿貂皮一样,权利和财力的象征。因为是西方的舶来品,价格高也很稀少。而且最时髦的佩戴方法就是像程二爷这样,把怀抱揣兜里,把链条露出来。出门的时候还要配上一件毛呢大衣或者皮草,软呢的费多拉帽也是绅士们人手一件的时髦单品。据说剧里的大衣都是用纯羊毛做的,一件衣服就要耗时25天完成,听完还真的挺想拥有一件的。 程二爷的皮衣,也挺有民国的影帝金焰的感觉。还有他的睡袍,我看了也蛮惊讶的,在家也要这样做作吗?领带、袖扣,各种配饰一个都不少。睡袍还是精致奢华的暗纹,用了漳绒的面料,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织物的一种。漳绒明代时期就有了,还销往葡萄牙、荷兰、日本等国家。当时也会进贡给皇上。故宫里也收藏了很多漳绒的布料。▲清乾隆·绿地折枝菊花纹漳绒▲ 我觉得这部剧最值得赞扬的地方,就是把很多我们平时不了解的、完全接触不到的传统文化都呈现了出来。和上戏戏曲老师去聊的时候她就说,其实站在内行的角度去看这些演员表演京剧真的不够专业,尹正的体重也和戏曲中要求的色艺俱佳有差距。但是她很开心能看到有人能去以普通观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扬京剧,让更多人的人去了解甚至去喜欢上我们的国粹。今天刷微博我还看到某民国抗日剧,交换情报手里拿了一只MAC,难道间谍是李佳琦?能不能用心一点啊…… 而且还有一点,即使服道化都做得很用心,这部剧也没有只停留在服道化,只有美丽的空壳,而是把最重要的故事讲得娓娓道来,不狗血不扯淡,润物细无声得感人又好笑。 就像于正说的,一部剧最重要的还是剧本和故事。其它,都是锦上添花。  最后我真心希望能够多一点《鬓边不是海棠红》这样的良心国产剧。毕竟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和历史值得去挖掘和发扬~ 文字编辑:Leewon & 小璐图片编辑:Konashi感谢:于正团队、上海戏剧学院何畅老师部分资料来自:《故宫戏曲文物》《中国传统首饰·簪钗冠》《中国服饰》、《中国老旗袍》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文字原创
    • 看得有点想追这剧了~~
    • 追了一半就不追了,故事太神了,太奢华,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