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露财了,不卖就等着打劫吧。什么破四旧,挖浮财,手段多的是

土改时,农民诗人王老九分到了地主的一只樟木箱子。王老九常对着它发呆,他知道光靠力气是搬不来这只箱子的。他在一首诗中发问道:箱子箱子你又没长腿,怎么会跑到我家里?这说明王老九是个喜欢想问题的人,诗人梁小斌有一篇随笔,曾把这个细节写得独具意味。 这只樟木箱子,便是地主的浮财。相对土地、房屋这些不动产,那时把金钱、粮食、首饰、衣服、日用杂物等动产称为浮财。这个词在土改中用得多,后来似乎很少用了。土改中,“挖浮财”是一个重要内容。各地叫法不同,有叫“斗财宝”,也有叫“砍大树,挖财宝”、“起浮财,挖坏根”,都是一个意思。由于土地的产权在那段时间模糊不清,即使分到土地也要耕种后才有收获,很多贫雇农对土地的热情倒有些淡漠,反而对分了能即吃即用的浮财兴趣更大一些。 土改领导者非常清楚,分了地主的土地,是无法让地主经济立刻垮下去的。东北通肯县的一个地主,被清算了土地后就说:“算就算,你也富不了,我也穷不了,把犁杖挂到房檐上,也吃他几年。”当年的东北局曾通过文件指示,地主除土地外,尚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布匹、衣服、粮食,这部分财物,常常比地主全部土地的价值还要大几倍,如果只分配土地,对地主的经济基础并未给予彻底的摧毁。因此要“大胆满足基本群众的要求”,挖出地主的一切财物,分给群众用之生产、买马、造房、安家立业。 把别人的财物拿回家,在大多数老实本分的农民看来,肯定是不合法的。土改被称为一场革命,就在于它不但催生了一种迥异于往日的民众情感,它还改变了人们对非法行为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通过政策导入民众的。夺取别人的财物,这在过去是任何社会阶层都不能容忍的事情,现在被合法化了。它成了贫农、雇农享有的权利。拥有财物成了一种犯罪,拥有财物的人成了整个社会的对立面。 当时东北松江省委的张秀山指导土改时就说:大胆放手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彻底摧毁封建势力,不留丝毫余地,任何地主的哀求与叫骂,我们都毫不同情,必须认识到他们的哀求与叫骂,是封建地主阶级向群众斗争的一种方式。整个斗争是尖锐激烈的,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个斗争是最人道的。要像园丁培育花苗一样,善于引导和培养群众情绪走向斗争。在斗争中,不要受任何条文限制和拘束。有人担心,大胆放手会不会违反政策?张秀山回答道:不会的,放手是根据政策来的,放手本身就是政策,就是政策的主要部分。 山东莒南县委还规定出具体办法:“开始采取暴力形式:逮捕、监禁、戒严、扫地出门;抓住全区性或数村的封建恶霸展开斗争,清算、追究、挖掘出所有财产;打死或枪毙主要封建地主。然后逐渐走向专政状态;疏散、管制、苦役等。” 既然有了政策,各地农民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口号:“没有马,没有牛,斗出财宝就不愁。”“挖大树根,油水要光,威风要倒,天下是咱们的!”北安东县还提出“每人起码穿上棉裤棉袄”的口号,让妇女儿童们也卷入到斗争中。《东北日报》曾报道过当时的盛况:“这样排山倒海的斗争风暴持续了八九天,绝大多数的队伍日夜不停地扫,很多人七八天没有好好睡觉。经过了‘大风刮小刀刻’,反复扫荡,最少的屯子也有四次之多。封建势力,一般的说是挖的斗的都差不多了。” 山东大店的一份工作总结描述得很细:“第一天搞三户,对地下浮财挖得不彻底,组织的力量与分工没有展开。群众热情很高,一点不成器的东西都收拾着。第二天就每村大动员,全部参加,每村负责搞两户……翻箱倒柜,挖墙掘土。群众自己说:‘船破三千钉,这个八千还多,血他娘挖干的!’‘这回翻身可彻底啦!’” 这种从天而降的财富,这种在特殊时期的豁免权,很容易被农民当作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继承下来,使他们一旦陷入贫穷,就幻想着再斗争、再分配,把目光转移到新的富裕农民身上。这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认同,可以说彻底摧垮了传统乡村的社会心理基础。要在这种观念上,重新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倡导农民劳动致富、精耕细作,应该说是有极大难度的。 地主、富农、中农们,如何对待挖浮财呢?果然有地主说:“过去都是暗土匪,现在都是明的。”在当时原始的生产状况下,除了少数恶霸地主,可以说大多数地主都是靠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财富,他们往往把财产看作自己的命根子。他们能如何保护将被剥夺的财产呢?无非有两个办法,一是藏起来,二是尽可能地吃光用光。 《东北日报》总结过东北的地主隐藏财宝的方法,有18种之多,比如:“地主将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埋起来,或放在亲戚、小户、佃户及狗腿子家里。埋的地方很多也很妙,如埋在炕洞里、烟筒、锅台、鸡窝、茅厕、猪圈、祖宗的棺材、花池、菜池、大树、小庙、围墙、墙壁、炮台内,甚至在女人的裤子里藏首饰。”比如“家人分散逃跑,减少目标”,比如“装穷装饿装老实”或“化整为零,彻底分家”等等。 许多中农“懊悔当年太会过”,说“老鼠不吃,给猫攒的”。山东莒南县一个中农听说要挨斗,“把一窝小猪、果子饼都卖了,果子种藏起来,把卖的钱给一家大小买了布做了衣服”,说:“八路军斗争,总不能扒衣服吧!”各地还出现了宰杀耕牛、大吃大喝的现象。山东莒南县邢家水磨子村抗战时有80头牛,1948年春有12头牛,1949年1月只有6头牛了。莒南县小坊前村的一个农民卖地4亩,地也不锄了,连“驮架子”也卖了,到处宣扬:“我卖光了去要饭,看谁还说我是富农。” 浮财挖来了,分配也是有戏剧性的。比如东北的游民比关内多得多,这些人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到处游荡,是真正的赤贫阶层。但他们的游荡经历,使他们比普通农民更善于应付逢迎、见风使舵。土改工作队刚下乡时,不了解情况,往往挑选了这样的人做骨干,甚至成了乡、村干部。这些人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是真正的积极分子,在分浮财上自然也是贪污多占,一夜之间成了乡村的新贵。莒南县分浮财还记录了这样的原则:“积极的多分,落后的不分,谁靠前分得多,谁不靠前分得少。”村干部们往往是“和谁近即分给谁”,甚至认为“人都是俺给得罪了,应当多分点”,自己分得的浮财比别人会多出一大截。苏南高淳的汪家村分农具和家具时,被群众一抢而光,力气大的多得,力气小的少得,如中农汪继谟抢到17件,中农汪继慈抢到10件。至于各地在分浮财中,出现的贪污、偷盗、挪用、浪费情况更是不计其数。 至于那些老实巴交的贫、雇农,对这突然到来的好事倒真有些手足无措。阳翰笙的《柳城土改日记》中就记下了这样的事:“有些贫苦的家民,却偏偏选择不好,譬如韦光英,大家帮他选了不少衣服,他却仍然不知选什么东西的好。一个奶姥上场去选衣服的时候,她看到满眼花花绿绿的东西,不知该拿什么才好;她站了好久好久,嘴唇抖着,总不敢走进场子里去;最后还是人家给她选了一件,才笑着走了。”农民诗人王老九看到农会会员抬来的樟木箱,也是想了好久想不通,他后来蹦出的诗句,也不能说他就找到了答案,他的答案是:“想想这道理,全凭毛主席。” 来源:南方周末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父母的话题很热,我也来一贴。和老妈视频,保姆涨价了,她要我每个月给的钱从1500增加到2000人民币。两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完全是500的事。 +1
    老妈年龄很大了了,小城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她的退休金有6000多,还有存款估计40万到80多万。电视里老有节目说死前不要把钱给子女管理,所以没有人确切知道她有多少钱。出钱的事肯定只找我,因为好像出国了就比较有钱,我也算有钱。其他兄弟姐妹默认不用出,他们常去看。这很好。家里的房产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老房子估计值个几百万人民币,还有老妈的存款,感觉他们默认我不要了。我确实也可能不要,但我也没说不要。现在的问题是这500人民币。老妈明明有钱,为什么还要我出呢?一边钱存着没啥利息,一边找我要钱。加500我也不好意思说不给啊。
    • 老人怎么能这样呢?我们都是老人给我们钱,每次回去都给个十万,二十万的。 +6
      • 我家也是都是老人给我们钱 +2
      • 现在国内老人退休金多高啊,都是年轻人的钱 +1
    • 应该给3000 +3
      • 2000請不到人,只能請個Parttime, 一天過來做兩頓飯。
      • 我家給三千五,就是陪老人聊天和做飯,包吃包住。
    • 找个律师,把遗产的事情委托给律师。态度放那里,兄弟姐妹也会自己思忖一下的。 +2

      给老人的钱跟遗产没有啥关系,那是你自己的心意。
      • 老妈常看法律类的电视节目。谁敢和她提遗产啊,她也不求我们什么,我们哪有资格和她提遗产?这2000我妈也说给不给随我自己。
        • 不用跟老人提遗产,只是把律师委托好,这是给你的兄弟姐妹看的态度。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就好了。老人家要是没有遗嘱,未来你横竖都找律师,哪怕是你放弃遗产继承也得找律师。
          • 我家老妈很厉害,看电视很厉害,没准都有公证遗嘱了,就是没有人知道。
            • 回国时趁她高兴探探她口风。
    • 我可以批评你妈贪财吗?我父母退休后没主动找子女要过钱,他们都是省自己。 +2
      • 应该说她妈比较考虑自己。 +1
        • 也许她妈妈防止其他孩子争遗产,给LZ一个孝顺的机会。
    • 嗨,父母各种各样的。你妈开口了就给吧,遗产的事情以后再说。 +1
      • 是啊,有点不想给也得给啊
        • 老娘能开口就是你的福气 +1
    • 2000人民币换算过来是400加币,建议给吧,别为这点钱伤了感情。老人的财产没说的话,默认是你也有份。 +1
    • 即使在農村,現在2000也請不到保姆吧,估計你出2000,你老媽出2000,但她沒告訴你。
      • 当然,保姆4500,包吃住
        • 那你就不用纠结了,6000减4500就剩1500了,确实挺少的,需要你支援。 +1
          • 当然需要支援,问题是也可以用存款啊。 +1
            • 那不一样,存款用一分少一分,没有幸福感。象我们刚来加拿大时也是这个心里,虽然带了存款,还拚命找工,不然会发愁坐吃山空,以后咋办。估计老人也会这么想的。 +3
              • 我也是小心眼。 +5
                她要是没钱,我一个月给6000也没问题。问题是她有钱,而我给的钱只是平衡了她的存款,而这存款本来就是用来养老的,而她都已经很老了,正是用这钱的时候。而我给出去的钱,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不能提高一点点的生活水平,就是填到存款中,将来也很可能不见了。
                • 你不是小心眼,是看得明白。老人想着每月有结余,存着或者干点什么,才让你多出点。不过有时糊涂反而省事儿,明白了还挺烦恼。
            • 我觉得你妈妈在测试你到底对她有多关心。你移民在外,她要的是确认你依然很关爱她。。。就像我,母亲节让娃给了我买了一个按摩泡脚桶,我就用了一次。但我告诉娃,不要以为这钱花得冤枉。我每次看到这桶就很幸福,因为这是你对我关爱的见证啊。😊 +3
              • 明显是个考验, 入党前要整好几次. 你们都入过吧? +1
              • 我会觉得这个当妈的真够作的 +2
              • hahahahaha........
    • 亲兄弟明算账,应该把老妈和兄弟姐妹全部聚集一起讲清楚,抚养费和遗产分配,即使没你份也要说清楚,不能默认。 +1
      • 我们兄弟姐妹没资格和老妈提这个啊。老妈常挂嘴边的就是,她有钱,有养老金。人还没死就要分财产啊?我要敢提,她肯定说那1500也不要了。
        • 正常情况下你不说放弃房产,将来那个房子你兄弟姐妹是不能卖的,你妈有遗嘱也没用 +1
        • 你高兴地给她钱,难说她百年之后不会给一份遗产的。。。 +1
    • 给啊,老人手里有钱有安全感,打麻将时底气足. 如果你是她老人家教育出来的懂事的好孩子, 那她老人家大概率也不会忘记分财产时给你留一份。 +4

      我妈10年前去世了,我以前是每年给她几千块,打电话时了解到她只打5毛钱的麻将,后来我就涨到每年给1万,她可高兴了。

      去世后按比例分给我财产,我给老妈的那些钱,她都单独列出来原数还给我。当然了,我没在身边照顾,分得的财产我都送给外甥侄子侄女们了。

    • 不想出这500,就开始哭穷吧。。。去大童话和抠S抠转一圈,把各种瓜果蔬菜鱼肉海鲜的价格和油价在亲友团里发一圈,跟各亲友明言:这两年多村的生活成本巨增,我也不容易…. +4
      • 哈哈哈。👍👍👍 +2
    • 给吧,有啥办法。遗产没理由不给你 +2
    • 看了这几天对父母的吐槽贴,感叹没有对比就没有知足,俺老爸老妈真的是对一儿一女一碗水端平,还总觉得俺在国外生活不易,总以各种名义给钱,从来没要过一分钱,反省俺还时常对老妈说话不耐烦😓 +2
      • 我昨天也回忆了一下爹妈的表现, +2
        感叹有时真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偶那朴实的爹娘,也很公平。我们姐妹都结婚后,我爸当年拿出他存的几块袁大头,一个子女一块。那时我弟弟还只是一个少年。。。我赶高兴地接了,转手就给我先生了,说这就是俺的嫁妆了。我先生很高兴,珍藏至今。 :)
        • 老爷子有存货啊😂
          • 不足挂齿了。😅我的大姨妈年轻时织布,存了快30块金币。我10多岁时,她被游乡的贩子不停地上门催卖,最后卖了7/800元。我姨妈活到94岁。2010左右刚回国落地异地,赶上她走了。我连夜赶回参加了她的葬礼。。现在想想多可惜,乡下人不知道囤宝贝。 +1
            • 露财了,不卖就等着打劫吧。什么破四旧,挖浮财,手段多的是
              土改时,农民诗人王老九分到了地主的一只樟木箱子。王老九常对着它发呆,他知道光靠力气是搬不来这只箱子的。他在一首诗中发问道:箱子箱子你又没长腿,怎么会跑到我家里?这说明王老九是个喜欢想问题的人,诗人梁小斌有一篇随笔,曾把这个细节写得独具意味。 这只樟木箱子,便是地主的浮财。相对土地、房屋这些不动产,那时把金钱、粮食、首饰、衣服、日用杂物等动产称为浮财。这个词在土改中用得多,后来似乎很少用了。土改中,“挖浮财”是一个重要内容。各地叫法不同,有叫“斗财宝”,也有叫“砍大树,挖财宝”、“起浮财,挖坏根”,都是一个意思。由于土地的产权在那段时间模糊不清,即使分到土地也要耕种后才有收获,很多贫雇农对土地的热情倒有些淡漠,反而对分了能即吃即用的浮财兴趣更大一些。 土改领导者非常清楚,分了地主的土地,是无法让地主经济立刻垮下去的。东北通肯县的一个地主,被清算了土地后就说:“算就算,你也富不了,我也穷不了,把犁杖挂到房檐上,也吃他几年。”当年的东北局曾通过文件指示,地主除土地外,尚藏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布匹、衣服、粮食,这部分财物,常常比地主全部土地的价值还要大几倍,如果只分配土地,对地主的经济基础并未给予彻底的摧毁。因此要“大胆满足基本群众的要求”,挖出地主的一切财物,分给群众用之生产、买马、造房、安家立业。 把别人的财物拿回家,在大多数老实本分的农民看来,肯定是不合法的。土改被称为一场革命,就在于它不但催生了一种迥异于往日的民众情感,它还改变了人们对非法行为的观念。这种观念是通过政策导入民众的。夺取别人的财物,这在过去是任何社会阶层都不能容忍的事情,现在被合法化了。它成了贫农、雇农享有的权利。拥有财物成了一种犯罪,拥有财物的人成了整个社会的对立面。 当时东北松江省委的张秀山指导土改时就说:大胆放手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彻底摧毁封建势力,不留丝毫余地,任何地主的哀求与叫骂,我们都毫不同情,必须认识到他们的哀求与叫骂,是封建地主阶级向群众斗争的一种方式。整个斗争是尖锐激烈的,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个斗争是最人道的。要像园丁培育花苗一样,善于引导和培养群众情绪走向斗争。在斗争中,不要受任何条文限制和拘束。有人担心,大胆放手会不会违反政策?张秀山回答道:不会的,放手是根据政策来的,放手本身就是政策,就是政策的主要部分。 山东莒南县委还规定出具体办法:“开始采取暴力形式:逮捕、监禁、戒严、扫地出门;抓住全区性或数村的封建恶霸展开斗争,清算、追究、挖掘出所有财产;打死或枪毙主要封建地主。然后逐渐走向专政状态;疏散、管制、苦役等。” 既然有了政策,各地农民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口号:“没有马,没有牛,斗出财宝就不愁。”“挖大树根,油水要光,威风要倒,天下是咱们的!”北安东县还提出“每人起码穿上棉裤棉袄”的口号,让妇女儿童们也卷入到斗争中。《东北日报》曾报道过当时的盛况:“这样排山倒海的斗争风暴持续了八九天,绝大多数的队伍日夜不停地扫,很多人七八天没有好好睡觉。经过了‘大风刮小刀刻’,反复扫荡,最少的屯子也有四次之多。封建势力,一般的说是挖的斗的都差不多了。” 山东大店的一份工作总结描述得很细:“第一天搞三户,对地下浮财挖得不彻底,组织的力量与分工没有展开。群众热情很高,一点不成器的东西都收拾着。第二天就每村大动员,全部参加,每村负责搞两户……翻箱倒柜,挖墙掘土。群众自己说:‘船破三千钉,这个八千还多,血他娘挖干的!’‘这回翻身可彻底啦!’” 这种从天而降的财富,这种在特殊时期的豁免权,很容易被农民当作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继承下来,使他们一旦陷入贫穷,就幻想着再斗争、再分配,把目光转移到新的富裕农民身上。这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认同,可以说彻底摧垮了传统乡村的社会心理基础。要在这种观念上,重新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倡导农民劳动致富、精耕细作,应该说是有极大难度的。 地主、富农、中农们,如何对待挖浮财呢?果然有地主说:“过去都是暗土匪,现在都是明的。”在当时原始的生产状况下,除了少数恶霸地主,可以说大多数地主都是靠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点财富,他们往往把财产看作自己的命根子。他们能如何保护将被剥夺的财产呢?无非有两个办法,一是藏起来,二是尽可能地吃光用光。 《东北日报》总结过东北的地主隐藏财宝的方法,有18种之多,比如:“地主将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埋起来,或放在亲戚、小户、佃户及狗腿子家里。埋的地方很多也很妙,如埋在炕洞里、烟筒、锅台、鸡窝、茅厕、猪圈、祖宗的棺材、花池、菜池、大树、小庙、围墙、墙壁、炮台内,甚至在女人的裤子里藏首饰。”比如“家人分散逃跑,减少目标”,比如“装穷装饿装老实”或“化整为零,彻底分家”等等。 许多中农“懊悔当年太会过”,说“老鼠不吃,给猫攒的”。山东莒南县一个中农听说要挨斗,“把一窝小猪、果子饼都卖了,果子种藏起来,把卖的钱给一家大小买了布做了衣服”,说:“八路军斗争,总不能扒衣服吧!”各地还出现了宰杀耕牛、大吃大喝的现象。山东莒南县邢家水磨子村抗战时有80头牛,1948年春有12头牛,1949年1月只有6头牛了。莒南县小坊前村的一个农民卖地4亩,地也不锄了,连“驮架子”也卖了,到处宣扬:“我卖光了去要饭,看谁还说我是富农。” 浮财挖来了,分配也是有戏剧性的。比如东北的游民比关内多得多,这些人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到处游荡,是真正的赤贫阶层。但他们的游荡经历,使他们比普通农民更善于应付逢迎、见风使舵。土改工作队刚下乡时,不了解情况,往往挑选了这样的人做骨干,甚至成了乡、村干部。这些人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是真正的积极分子,在分浮财上自然也是贪污多占,一夜之间成了乡村的新贵。莒南县分浮财还记录了这样的原则:“积极的多分,落后的不分,谁靠前分得多,谁不靠前分得少。”村干部们往往是“和谁近即分给谁”,甚至认为“人都是俺给得罪了,应当多分点”,自己分得的浮财比别人会多出一大截。苏南高淳的汪家村分农具和家具时,被群众一抢而光,力气大的多得,力气小的少得,如中农汪继谟抢到17件,中农汪继慈抢到10件。至于各地在分浮财中,出现的贪污、偷盗、挪用、浪费情况更是不计其数。 至于那些老实巴交的贫、雇农,对这突然到来的好事倒真有些手足无措。阳翰笙的《柳城土改日记》中就记下了这样的事:“有些贫苦的家民,却偏偏选择不好,譬如韦光英,大家帮他选了不少衣服,他却仍然不知选什么东西的好。一个奶姥上场去选衣服的时候,她看到满眼花花绿绿的东西,不知该拿什么才好;她站了好久好久,嘴唇抖着,总不敢走进场子里去;最后还是人家给她选了一件,才笑着走了。”农民诗人王老九看到农会会员抬来的樟木箱,也是想了好久想不通,他后来蹦出的诗句,也不能说他就找到了答案,他的答案是:“想想这道理,全凭毛主席。” 来源:南方周末
              • 学习了,阶级斗争这么复杂啊。但我们那里好像比较温和,没听说太惨烈的故事。每每跟着大家回顾过去,我都觉得咱们那地真的比较文明和开明。以后有空要回去好好学习乡史。
              • 可怕可恶😱
        • 我爸也把大头给了我,还说值500万,我兴奋结果一查只值500元。 +1
      • 是啊,
    • 年薪都四十万了每月给400就给吧,平时就是你出钱兄弟们出力,这还没到时候呢,到时候老人生病住院身边人的事挺多的,你远在千里花钱买了个不操心。当然遗产应该有你一份,你要不要是另一回事。 +2
      • 虽然年薪远低于40万,但确实不是给不起。而是给出去起不到一丁点的实质作用,很可能就是打水漂。而我是不愿意把钱拿去打水漂的
        • 可能你小时候花父母精力投资比较多 也混的比较好, 父母都不会胡要的。可惜国内没有倒按揭给老人养老

          中国现在是法制国家,遗产不是说不给就不能要的,当然老人百年以后的事情。加拿大理财文章说;通常父母遗产不能规划到退休计划里的,因为那个说不好
        • 我父母总说不要,我照寄。就是心意,不管他们想怎么花。我建议他们多花些在国内兄弟身上,比如一起出去吃饭旅游,大家都高兴。 +1
        • 为什么打水漂?老人家开心才重要。开心了身体健康,多给500元值
          • 每个家庭关系都是独特的。要自己掌握 +1
            • 当然自己掌握。楼主有问,加个看法而已
          • 老同志开口了,给自然是要给的。就是在这吐糟两句
        • 明白你的意思,就是好像出了钱不是给父母,最后落到兄弟姐妹手里了。父母如果是明白人,这个小帐他们应该记下,以后遗产里要把这份还给你,如果不明白也就没办法了,做力所能及的事吧。 +1
    • 涨价了,我就记得我爸给我奶奶每个月5块
      • 5块很多了。在那个收入基本用于食物的年代,拿出来的都是口粮
      • 再加10斤粮票
    • 孝敬父母,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完全是凭心而论的个人决定,无愧于己心,不用考虑其他因素,就简单快乐了 +2
      • 要是凭心而论的话,不用考虑其他因素,那肯定是不给啊。只是真的凭不了心,不想给也得给
        • 那是你的心的问题. 不要你就不给了吗?
    • 既然有钱,既然老公没有意见,你还吐槽什么?原来1500也冤枉?看来你还是没有钱。是不是以前什么时候给你妈吹牛了?
    • 要了一定要给。神志清晰,知道需求也是福气。正好一年五千,有事另给,也给不了多久

      既然其他子女不给,可以保有遗产权利
    • 一线城市照顾行动自如的老人的都8000一个月了。
      • 非要拿一线城市跟小城市比,脑子有问题。 +1
    • 哪个小地方的老房子值几百万呀?这是出生大户人家呀。
      • 200万也不少了。
        • 我可能到得罪过楼主,他不接我话。躲这里跟最后一句:我婆婆家的住家保姆也是4500/月。但房价不到一半值。楼主父母可能住独栋别墅。
          • 从打工角度,跟年纪大的人尽量少接触。比较难相处。父母更是如此,珍惜生命,忙自己的事情吧
          • 楼主妈的保姆估计不住家,只干活不陪,价格就不一样。
          • 我妈在小镇的房子是300万,120平
    • 你在加拿大的房子涨了那么多,还斤斤计较给老人的这点小钱?
      • 我还计较手机计划是$29还是$34,还计较信用卡哪张返点多。 +4
        • 钱都送地产经纪了?
    • 外星人都知道土狼屯人有钱😂 +1
    • 2000合理,真的不多,毕竟不需要你们照顾。给钱或出力,给钱你不委屈。 +1
    • 给吧。也许是兄弟姐妹让妈妈要的,别让老人为难。你也应该,平时不都是兄弟姐妹去照看一下吗,别伤了和气 +2
    • 你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兄弟姐妹不去看你妈, +1
      她有事找不到人,你离这么远怎么办?花2千能雇到人随叫随到 任你妈支派?我给我妈的钱 她都没要 全给我弟了,我弟几乎天天过去,妈想吃啥弟都给买回来。当然我妈没有你妈那么多财产,不足以改变我的生活质量,所以早就表示了啥也不要
    • 就是个面子,估计老人说出去有面子。我还给我舅妈寄钱呢,每年都寄。国内街坊可羡慕了。
    • 加500我也不好意思说不给,这有什么不好意思,你已经给了1500,她要是有存款有工资,你就按自己的能力和规划给
    • 给,为了你自己以后不后悔。老人健在的时候你是不能体会到“走了没了”的真正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