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临阵失蹄英语关,可惜”将军”马不良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九
跟许多自以为是的美国大学一样,KU也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应用英语中心AEC (Applied English Center).它像集中营一样把所有英语为非母语的留学生关起来训练一段时间,以适应所谓的美国学院对英语的要求,从而保证你完成学习任务. 每个学期开学前几天, 所有的新生和不幸还没过关的老生都要参加一个英语水平测验考试,包括听,读,写和语法,不管你原来的托福考试成绩如何. 我刚到时梁主席就警告我花时间好好准备一下考试,极少有人”幸免于难”. 听读写语法不要奢望全过关,但尽量多过关. 其中最难过的是写作,因为当时托福考试还没写作这一项目,我们自然没受过相应的考试锤炼.
好了. 听读语法是老生常谈,乏勇可陈. 做文章则是要命的考验. 作文的题目是要我们用几百字描述一件事,日常生活也好,工作娱乐也好,不论巨细,要求说说如何让事情做得有条理些,为什么. 嚯! 我当时几乎不加思索,上来就开始大谈如何踢好一场足球. 大体构思是既要有个人技巧,也要有整体配合,攻有章,守有法,领先时不松懈,落后时不泄气,还要抓好临门一脚的机会,等等一套洋洋几百字. 万万没想到,这是我来美国后犯下的即使不算是第一个错误,也算是第一个学术错误.
考分公布,我的作文分数被批得一塌糊涂. 当然不服气,找到AEC论理. 年轻的女教师老实说她看了半天看不懂文章在玩些什么,更不用说如何玩了. 我强调说这是足球,国际足球,不是美式足球! 她好像恍然大悟,认真地接着说,如果你的英文更好的话,球也会踢得更好,好好练习一下英文吧. 我操!
我无奈地掉进了作文陷阱. 当时大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或过低估计了肤浅的题目背后隐藏的杀机. 不幸选了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第二难的事来做. 第一难的事是政治经济改革,有老邓撑着呢,我当然不敢碰; 选了个第二难的,要把足球踢好. 哎,说也是,国人忙了几代人,花了几十年,也没个结果. 我凭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用寥寥几百字搞定? 结果是,连眼前的黄毛丫头都征服不了.
被套进了AEC,后果不堪设想. 在KU,AEC也算一门正规的研究生课来收缴学生的钱. 原计划三千美元的学费管三门专业课,这下变成只管两门专业,再加一门英语. 英语算个球! 等於专业课的学费涨了百分之五十,原来美国人是这样坑外国学生的. 要命的还在后头. 不少系明文规定如果学生被套进AEC,不会考虑给奖学金,给了的也要拖延到从AEC解放出来,因为这些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术状态. 完了,如果我在春季只能修两门专业课,也就是说,还只是个“半残”学生,系里根本不会考虑我的秋季资助申请,这样就命中注定必须连着交两个学期的学费. 万一秋季学期仍混不出AEC……哇懊!
唉,我后来才慢慢琢磨出AEC此处玄机. 美国人在校园里闹政治呢! 每个系都有自己的权力定下学习要求. AEC的权力和目的就是要关外国学生. 关多久,怎么关,别的系管不了. 系里养了一批自以为是的英语教学专家,把关进来的学生当教学实验对象,就像医院里实习的医生,用病人做实验品,还生怕你病好了不再来.
专家称之为“文化震荡”,我干脆叫它“洗脑”. 这算是来到美国后碰上的第三次洗脑了.
第一次显然是在教堂里,牧师要在我白纸一张的心灵里装个上帝,要我有个信仰. 孰不知,我刚刚才好不容易摆脱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呢.
第二次是在纽约黑里黑外”炼狱“了一通,在上帝之下添加了点罪恶感觉. 就像是给上战场的战士打了点马啡兴奋剂,让你欲罢不能.
第三次是AEC们要改变我的语言思维表述方式. 所谓AEC作文大法是由无聊透顶的美式八股文组成. 文章永远要分三段论. 第一段刚开始就要直接了当地”切题”,提出文章中心思想. 接着第二段要有若干分析论点论据去支持它,然后结尾,回应主题. 貌似简单,其实不易. 它要把中国人用五千年文明糊起来的脑袋,换成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思维搅拌器. 哦,不好意思,用基督教的精神来深刻领会,叫做改变呐喊痛苦的方式. 结果是,几乎每个外国学生都得在AEC的教室里学会美式呐喊痛苦一通,然后才能跟美国学生平起平坐.
第三次洗脑其实是最严酷的,是走美国白领阶级的必由之路. 又有什么办法呢? 呐喊归呐喊,这毕竟是生活现实,谁叫自己选择这条路. 既来之,则安之. 我只好努力寻找一种平衡心态的渠道.
已经开学了,校园热闹起来. 除了日复一日紧张地上课,呐喊,洗碗外,我找到了另一个学习英语了解美国社会的途径. 在学生活动中心里有一台大型投影电视,可以从早开到晚. 我自费交了那么多的学费,要好好通过电视给”看”回来. 时值海湾战争刚刚打响, CNN全日制24小时报道应接不暇. 借着战争的硝烟,AEC教室里外国学生也乘机踊跃发言,呐喊痛苦,把海湾战争所带来的人类灾难全都算到老美头上.
教室外,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工余时间都投到电视上去了. 早上上学前先往活动中心跑,争取在上第一节课前看一通新闻. 晚上则经常一人傻乎乎坐在电视前直到深夜才步行回家. 由于少了门专业课,课程压力相对降低,正好腾出时间大看电视,赢得学习社会英语的宝贵时间. 当然,多交了学费的心态至少也平衡了不少.
我的六位美国教授和他们的课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十
(上)
除了AEC那些不学无术的英语教师外,我总共在KU严严肃肃地”泡”过十几位教授. 其中六位教授的学问和个人风格,构成了我在美国生存下来的人文精神和学术老底.
我在KU修的博士专业是文化人类学,简单的说,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教授Gibson,教文化符号学导论课,讲的是人类各类社会活动,比如宗教,政治,体育,艺术等等,表现出的文化符号特征和内在精神. Gibson曾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是当年著名文化符号学专家的门徒,也是该行业全国学术委员. 五十多岁的样子,衣着从来没有修过边幅. 他的教授风格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 规定要读的几本参考书好像跟他课堂上所讨论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提到过这些读物. 害得我痛心不已,因为那是一本花几十美元买的书啊!. Gibson还喜欢摊开硕大的身子,坐在椅子上,旁若无人地独白并且永远毫无板书. 口语快得出奇,而且浑钝不清. 看起来他丝毫不想照顾我这个课堂上唯一的外国学生. 我于是总得在大部分时间里埋头拼着命记下些他说的什么东西,奋斗着领会他的深刻思想,而实在无暇顾及课堂上好像颇为活跃的讨论气氛. 突然间,大概他得意了,或者学生们得意了,笑声爆发. 我于是傻楞楞地为摸不透其笑中玄机而失落万分.
他的课以讨论为主,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所以课堂笔记记也算是白记. 四篇期中小论文,每篇十页纸,最后是期末一篇大论文,二十页纸,不能少也不能多,包括至少两页纸的参考文章书目清单. 原来我以为没了考试,会轻松很多,不会披挂”五音不全”,支离破碎的笔记本仓促上阵. 谁知课到深处,痛悟写文章更难. 既要概括别人所得,又要写出自己思想,还要列上几十个参考资料,最后还要凑够文章页码字数. 整个学期,诸多作文炒炒卖卖,AEC的蹩脚英语写作大法也帮不了什么忙,好不容易拼凑到最后期末文章时. 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多呼哉,太多也!!
跟别的教授比,Gibson教授颇平易近人,尤其愿意跟学生混在一起. 期中放春假前,他还邀请同学到他家开Party. 他的屋子座落在远郊一个安静而孤独的地方,房屋造型古怪,大有现代抽象派风格;还在林子中,又颇有”森林老屋”的味道. 他钟爱风格粗糙的卡车,上学也开着它,轰轰轰一直开到系楼前他的停车位. 客厅里墙上挂着大小两把猎枪,可见这个文人还很有尚武精神. 除了猎枪,大概最显眼的就算那幅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画像和一幅据他介绍是现代抽象画派大师康定斯基的画. Party之中,我还傻乎乎地摆弄了一下书架旁的一尊木质雕塑,询问是何方宝贝. 大家大笑一通,教授解释到那是印第安人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物.
Party上的热狗,啤酒,猎枪,海明威,再加上男性生殖器崇拜物, 我顿感把握住了Gibson教授的骠悍风格,当然也来了学术灵感. 我的期末大作为中西文化符号比较.取材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画和张大千的晚期拨墨画. 添油加醋,试图分析他们在表现符号上所代表的不同文化精神,以及贯穿其间的普遍人性内涵. 我还特意为此请教了中国学生会的梁主席,因为他是研究张大千晚年写意画的专家. 还好,劲没白费. 尽管老实说只听懂了Gibson在课堂上一半左右的话,也没时间认真阅读他指定的必读书物,更不用谈记得一塌糊涂的课堂笔记了,最后文章混了个A,而他的批语只有廖廖几字:这样的论题从未见过,有意思.
Jackson教授同样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年纪好像比Gibson大几岁.半大老头,沉默寡言,深居简出. 除了文化符号学外,他还专攻人类各方心灵术,尤其是心灵危机安慰术,比如说吸毒吃药和自杀. 又精通东方愉迦,听说对中医也略知一二. 身材干瘦,但神情永远峻俏,大概是练愉迦术练出来的或者吃什么药吃出来的. 但我所上他的课是关于社会组织形态,跟他拿手的心灵术好像遥遥无关. 此课同样没有什么考试,而且还很便宜,不需要像其他课一样买一大堆必读书教材来看,大概他很看重个人的自我顿悟境界. 还强调心灵勾通,课堂里是没完没了的讨论. 最要命的是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发言,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 如果是可以事先准备的还好说,我辛苦一点提前一个晚上”出林”. 可他要求即兴就实在难为这只笨鸟了.
记得有一堂课Jackson一上来就突然大谈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化符号意义. 大概他刚在前晚看了此电影. 霸王别姬当时在美国是红极一时,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差点得奖. Jackson谈起剧中错综复杂的三角同性异性恋爱关系是少有的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地大肆发挥他的心理文化符号分析能力. 在他的理论里, 我仿佛看到一种倾向,所有唱花旦的男演员都要染上同性恋,最后是无药可救. 可惜我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乘机大肆发言一通. 因为我当时还根本舍不得花8美元到电影院看这部新电影,只能到过气电影院看一美元一场的老电影. 不了解剧情和有限的英语能力当然限制了我的肆意发挥. 看看我这个中国人居然对论题反应迟钝,Jackson显然大感失望.
还好啦,此课结构松散,只有期中期末两大文章要写,二十页纸一篇,分数各占50%. 我投其所好,不惜盗版重新包装鲁迅的一篇文章,专谈中国魏晋时代社会变革时期文人们的文章,药和酒的关系,还引入历史上诸多文公,比如远在先秦的屈原,近在北大的王国维的投湖自杀精神做铺垫. Jackson大概没想到中国人除了在京剧中搞同性恋外,还有如此深厚而高尚的吃药史和自杀史. 我还乘着此文得A的东风,在期末论文中大谈我对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独特”观察. 我把它称之为宏观上一统协调,体现在儒家的有序的社会结构理论; 微观结构分裂零碎,表现在诸多次文化各自为阵,互有差异. 可惜文风太过犀利,不能再次感动此公,期末下来文章只拿了个B. 看起来我故意表现激进的观点像上了一帖猛药,让Jackson的愉迦术应接不暇,真是误了大事.
我的六位美国教授和他们的课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十
(下)
Mefferd副教授40来岁,系主任, 考古和应用人类学专家,科罗拉多大学博士,专门研究美国印第安人部落和中西部农村都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问题,还曾是美国某届应用人类学学会主席. 也许是搞田野调查惯了,黑糊糊的脸堂满是胡子杈,还夹着美国南部口音, 说他像位矿井工人更合适些. 大概资历深度不够,还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称呢,整天都感觉他忙着搞些系里行政和学术活动之类的东西, 并没有像前两名教授那么悠然自得. 他还最严谨,笑口难开,毫无美国人常有的轻松幽默感. 尽管如此,我在他的办公室门上各类小帖中却发现了一幅最有幽默感的漫画. 画中一群原始渔牧人打扮的村民正在奔走呼号:人类学家鬼子进村了!! !大伙都急着要把家里的现代家用电器藏起来,因为人类学家要来考察他们的原始生活形态了.
他的课毫无疑问是必修的, 最重,结构严谨,驯人花样齐全. 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两篇论文,最后还有一篇大的论文. 还没完. 还要在课堂上宣讲各人大作,供大家讨论. 唯一令人放心的地方是他说的东西全在发的一堆讲议上。板书也有系统,毕竟解决了我记笔记的问题. 搞笔记考试,死记硬背,中国人可是历来谁都不怕. 怕就怕在那篇期末论文,要上台演讲,实在让人汗颜不止,一个学期都睡不好觉. 祸还偏偏不单行,学期中我利用考古材料,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夏代文化如何从新石器文化过渡到青铜器文化,也就是说从鱼牧村落时代发展到工业都市化时代的文章,自感颇为得意. 没料到教授把我招到办公室大训了一通. 说文章格式缺乏专业论文像,英语也烂得一塌糊涂,令他失望. 我顿时诚惶诚恐,感觉末日来临. 整个学期挣扎着设法要在期末文章打翻身仗,不然前途堪忧. 结果文胆包天,把赌压在大题目“中国江浙一带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给当地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结构带来的转变” . 为了对付英语关和上台演讲,我特意请室友Bob帮我润色文稿,校对发音. 不知熬了多少个昼夜,连碗都不敢去洗,最后抱着“死猪不怕热水烫” 的英雄气概上阵,闭眼呐喊一通. 说完了. 刹那间一阵痛苦的寂静. 在座美国学生好像都不知所云,愣了几分钟. Mefferd只好上来打园场,寥寥收兵. 他最后给了我这篇论文A.
教授Miller,是我所修过课里年纪最大的了,大概已过六十岁,时近退休. 但仍有敏锐的脑袋,不愧是数理逻辑语义学博士. 他的正职是在语言学系,但不知什么背景,把他跟文化符号学扯到一起,跑到人类学系上课. 他的课也是结构严谨得不得了,考试作业讨论写文章一应俱全. 跟Gibson和Jackson教授还不一样,Miller特别在意人家读了他指定的读物了没有. 他列出近二十年来重要学术理论论文,要求写出读书笔记. 还要求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具有开创性的文章,把你的发言贡献列入期末成绩. 我根本不习惯他的课堂风格,尽是些简单乏味难懂的语言和大量的逻辑演算考试和作业. 后悔选了这门课,所以一直进不了状态, 成绩常在B和C之间徘徊. 期末大文章论题发下来,要分析的东西却是大大出人意料,谈的是垒球比赛. 他给出一些特定比赛场面,要我们分析其符号特征. 霍! 至少我知道这跟分析海明威文学,康定斯基绘画和京剧同性恋肯定不一样. 也不知哪来的灵感,我对垒球的结构,进攻防守跑垒,静动互涵,瞬间即变所表现出来的符号特征大肆渲染一通,再胡乱搅和了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时髦“博弈论”花草,拼凑出一篇文章. Miller居然推翻我前期所有的B和C,最后总体课程给了我一个A. 他后来见到我还特意问道: 你平时为什么不好好做作业?而我却扪心自问,我凭什么要拿你Miller的A?老实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根本弄不清垒球比赛好看的奥妙在哪,只知道垒球比赛共分九节,时间臃长,慢不拉鸡,无聊透顶.
教授Lyons, 大众传媒和新闻学院教授,主讲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导论课. 他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还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混过,那就是当年盛产流行文化牛仔嬉皮士的地方. 看得出来Lyons言谈举止风度尚挂有当年风尘残迹,余勇可贾. 他的课程安排既古怪又别有用心. 每周一次,在星期一晚上. 因为那晚所有的电视节目是最无聊的,大概所谓的流行文化也要休息,当然除了CNN. 每课必讨论一个传媒文化主题,比如电视,电影,广告,流行音乐,杂志,报纸,传媒经济,盗版,发行渠道,等等. 由於修此课的学生众多,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织一个晚上的讨论,每个组员都要有大文章上台演讲,引起大家讨论有关文化现象. 然后根据表现打分. 平时还常有小测验,让人不得安宁. 这样的学术知识,还不算英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已经要了我这个课上唯一的外国学生的命. 既然要了命,就要找个不要命的题目来突围. 刚好上帝把我安排在流行音乐论题组里,这是我对美国大众流行文化比较熟悉的内容了,因为没钱看电影,也从来无兴趣看什么杂志,电视上的音乐节目频道可从来是免费享受. 还好,我在MTV早已“泡”上了流行乐大明星麦当娜. 她跟别的女人不一样. 过去是被男人玩,女权主义出来后是玩男人,而麦当娜则是玩自己. 她当时青春几何,“性” 致勃发;裙底风光拦不住,光着屁股到处跑. 为了成名连女人的命根子都不要了. 我送给她的命题是做为时代的性偶像,男人们和女人们分别怎么看今天的麦当娜和当年的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 他们各自给自己在流行文化史上树立了什么样的地位. 麦当娜可不可以成为梦露一样的经典角色,为什么? 其正确答案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我靠这篇文章拿了个B,把命拣了回来.
Frank是兼职教授,年轻有为,传媒法律专家,在一家什么法律公司当partner,在芝加哥和Lawrence之间飞来飞去. 我忘了他的学术老底,来龙去脉,大概有些来头. 此公永远衣冠楚楚,西装革履. 每次上课跟出庭打官司一样像个好斗的公鸡,永远斗志昂扬,力图保持常胜律师形像. 他老兄不管学院派那套学术体系,全是实际的案例分析. 节节课都要讲好多例子,大家讨论. 一个学期下来,至少接触过大小百来个. 他训学生的方法直截了当,就是实际案例操作. 每个人必须要找两个案子来搞. 其中一个是自己写文章分析的,另一个是小组一起的. 小组的还要上台演讲答辩吵架,反复锤炼你的脸皮和舌头. 不言而喻,对於我这个课里唯一的外国学生,这是一趟难上难的折磨. 鬼才知道我当时哪来的狗胆选中此课. 可话又讲回来了. 虽然辛苦点,后来领会起来终身受用. 它让我了解了美国的法律体系,基本操作程序,如何烧烤三寸不烂之舌,甚至还有律师所穿西服面料质量高低跟输赢概率的比例关系.
美国媒体法的灵魂是宪法里十项人权法案修正案中的“第一修正案”,即宗教言论出版自由等等. 两百年来,这条媒体“圣经” 像开了盖的魔瓶,把牛鬼蛇神全都放了出来. 记得毛泽东也曾放过鬼,但后来收了,敬而远之. 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历来对鬼不感冒,人鬼两大境界,泾渭分明. 美国则是人鬼不分,因为不管天堂还是地狱全由上帝管着. 但是牛鬼蛇神们也别高兴太早,还有另外九条修正案互相牵制着呢,比如说保护国家利益和个人隐私. 媒体中的很多官司,都搭上这两点限制. 可以说一部美国媒体官司史,就是三者在主唱“三国演义”. 我自己选了分析公民可不可以当众焚烧国旗或用国旗做裤衩招摇上街; 小组则选了狗仔队可不可以开个直升飞机架在某电影明星的私人游泳池顶上偷拍其裸泳. 结果是,Frank非常鄙视我这个来自共产主义教育国度的观点,给了个D,令我大败亏输,好在小组赛拿了个B,总分才得以勉强拿个C.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跟许多自以为是的美国大学一样,KU也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应用英语中心AEC (Applied English Center).它像集中营一样把所有英语为非母语的留学生关起来训练一段时间,以适应所谓的美国学院对英语的要求,从而保证你完成学习任务. 每个学期开学前几天, 所有的新生和不幸还没过关的老生都要参加一个英语水平测验考试,包括听,读,写和语法,不管你原来的托福考试成绩如何. 我刚到时梁主席就警告我花时间好好准备一下考试,极少有人”幸免于难”. 听读写语法不要奢望全过关,但尽量多过关. 其中最难过的是写作,因为当时托福考试还没写作这一项目,我们自然没受过相应的考试锤炼.
好了. 听读语法是老生常谈,乏勇可陈. 做文章则是要命的考验. 作文的题目是要我们用几百字描述一件事,日常生活也好,工作娱乐也好,不论巨细,要求说说如何让事情做得有条理些,为什么. 嚯! 我当时几乎不加思索,上来就开始大谈如何踢好一场足球. 大体构思是既要有个人技巧,也要有整体配合,攻有章,守有法,领先时不松懈,落后时不泄气,还要抓好临门一脚的机会,等等一套洋洋几百字. 万万没想到,这是我来美国后犯下的即使不算是第一个错误,也算是第一个学术错误.
考分公布,我的作文分数被批得一塌糊涂. 当然不服气,找到AEC论理. 年轻的女教师老实说她看了半天看不懂文章在玩些什么,更不用说如何玩了. 我强调说这是足球,国际足球,不是美式足球! 她好像恍然大悟,认真地接着说,如果你的英文更好的话,球也会踢得更好,好好练习一下英文吧. 我操!
我无奈地掉进了作文陷阱. 当时大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或过低估计了肤浅的题目背后隐藏的杀机. 不幸选了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第二难的事来做. 第一难的事是政治经济改革,有老邓撑着呢,我当然不敢碰; 选了个第二难的,要把足球踢好. 哎,说也是,国人忙了几代人,花了几十年,也没个结果. 我凭什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用寥寥几百字搞定? 结果是,连眼前的黄毛丫头都征服不了.
被套进了AEC,后果不堪设想. 在KU,AEC也算一门正规的研究生课来收缴学生的钱. 原计划三千美元的学费管三门专业课,这下变成只管两门专业,再加一门英语. 英语算个球! 等於专业课的学费涨了百分之五十,原来美国人是这样坑外国学生的. 要命的还在后头. 不少系明文规定如果学生被套进AEC,不会考虑给奖学金,给了的也要拖延到从AEC解放出来,因为这些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术状态. 完了,如果我在春季只能修两门专业课,也就是说,还只是个“半残”学生,系里根本不会考虑我的秋季资助申请,这样就命中注定必须连着交两个学期的学费. 万一秋季学期仍混不出AEC……哇懊!
唉,我后来才慢慢琢磨出AEC此处玄机. 美国人在校园里闹政治呢! 每个系都有自己的权力定下学习要求. AEC的权力和目的就是要关外国学生. 关多久,怎么关,别的系管不了. 系里养了一批自以为是的英语教学专家,把关进来的学生当教学实验对象,就像医院里实习的医生,用病人做实验品,还生怕你病好了不再来.
专家称之为“文化震荡”,我干脆叫它“洗脑”. 这算是来到美国后碰上的第三次洗脑了.
第一次显然是在教堂里,牧师要在我白纸一张的心灵里装个上帝,要我有个信仰. 孰不知,我刚刚才好不容易摆脱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呢.
第二次是在纽约黑里黑外”炼狱“了一通,在上帝之下添加了点罪恶感觉. 就像是给上战场的战士打了点马啡兴奋剂,让你欲罢不能.
第三次是AEC们要改变我的语言思维表述方式. 所谓AEC作文大法是由无聊透顶的美式八股文组成. 文章永远要分三段论. 第一段刚开始就要直接了当地”切题”,提出文章中心思想. 接着第二段要有若干分析论点论据去支持它,然后结尾,回应主题. 貌似简单,其实不易. 它要把中国人用五千年文明糊起来的脑袋,换成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思维搅拌器. 哦,不好意思,用基督教的精神来深刻领会,叫做改变呐喊痛苦的方式. 结果是,几乎每个外国学生都得在AEC的教室里学会美式呐喊痛苦一通,然后才能跟美国学生平起平坐.
第三次洗脑其实是最严酷的,是走美国白领阶级的必由之路. 又有什么办法呢? 呐喊归呐喊,这毕竟是生活现实,谁叫自己选择这条路. 既来之,则安之. 我只好努力寻找一种平衡心态的渠道.
已经开学了,校园热闹起来. 除了日复一日紧张地上课,呐喊,洗碗外,我找到了另一个学习英语了解美国社会的途径. 在学生活动中心里有一台大型投影电视,可以从早开到晚. 我自费交了那么多的学费,要好好通过电视给”看”回来. 时值海湾战争刚刚打响, CNN全日制24小时报道应接不暇. 借着战争的硝烟,AEC教室里外国学生也乘机踊跃发言,呐喊痛苦,把海湾战争所带来的人类灾难全都算到老美头上.
教室外,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工余时间都投到电视上去了. 早上上学前先往活动中心跑,争取在上第一节课前看一通新闻. 晚上则经常一人傻乎乎坐在电视前直到深夜才步行回家. 由于少了门专业课,课程压力相对降低,正好腾出时间大看电视,赢得学习社会英语的宝贵时间. 当然,多交了学费的心态至少也平衡了不少.
我的六位美国教授和他们的课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十
(上)
除了AEC那些不学无术的英语教师外,我总共在KU严严肃肃地”泡”过十几位教授. 其中六位教授的学问和个人风格,构成了我在美国生存下来的人文精神和学术老底.
我在KU修的博士专业是文化人类学,简单的说,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教授Gibson,教文化符号学导论课,讲的是人类各类社会活动,比如宗教,政治,体育,艺术等等,表现出的文化符号特征和内在精神. Gibson曾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是当年著名文化符号学专家的门徒,也是该行业全国学术委员. 五十多岁的样子,衣着从来没有修过边幅. 他的教授风格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 规定要读的几本参考书好像跟他课堂上所讨论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提到过这些读物. 害得我痛心不已,因为那是一本花几十美元买的书啊!. Gibson还喜欢摊开硕大的身子,坐在椅子上,旁若无人地独白并且永远毫无板书. 口语快得出奇,而且浑钝不清. 看起来他丝毫不想照顾我这个课堂上唯一的外国学生. 我于是总得在大部分时间里埋头拼着命记下些他说的什么东西,奋斗着领会他的深刻思想,而实在无暇顾及课堂上好像颇为活跃的讨论气氛. 突然间,大概他得意了,或者学生们得意了,笑声爆发. 我于是傻楞楞地为摸不透其笑中玄机而失落万分.
他的课以讨论为主,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所以课堂笔记记也算是白记. 四篇期中小论文,每篇十页纸,最后是期末一篇大论文,二十页纸,不能少也不能多,包括至少两页纸的参考文章书目清单. 原来我以为没了考试,会轻松很多,不会披挂”五音不全”,支离破碎的笔记本仓促上阵. 谁知课到深处,痛悟写文章更难. 既要概括别人所得,又要写出自己思想,还要列上几十个参考资料,最后还要凑够文章页码字数. 整个学期,诸多作文炒炒卖卖,AEC的蹩脚英语写作大法也帮不了什么忙,好不容易拼凑到最后期末文章时. 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多呼哉,太多也!!
跟别的教授比,Gibson教授颇平易近人,尤其愿意跟学生混在一起. 期中放春假前,他还邀请同学到他家开Party. 他的屋子座落在远郊一个安静而孤独的地方,房屋造型古怪,大有现代抽象派风格;还在林子中,又颇有”森林老屋”的味道. 他钟爱风格粗糙的卡车,上学也开着它,轰轰轰一直开到系楼前他的停车位. 客厅里墙上挂着大小两把猎枪,可见这个文人还很有尚武精神. 除了猎枪,大概最显眼的就算那幅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画像和一幅据他介绍是现代抽象画派大师康定斯基的画. Party之中,我还傻乎乎地摆弄了一下书架旁的一尊木质雕塑,询问是何方宝贝. 大家大笑一通,教授解释到那是印第安人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物.
Party上的热狗,啤酒,猎枪,海明威,再加上男性生殖器崇拜物, 我顿感把握住了Gibson教授的骠悍风格,当然也来了学术灵感. 我的期末大作为中西文化符号比较.取材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康定斯基的抽象色彩画和张大千的晚期拨墨画. 添油加醋,试图分析他们在表现符号上所代表的不同文化精神,以及贯穿其间的普遍人性内涵. 我还特意为此请教了中国学生会的梁主席,因为他是研究张大千晚年写意画的专家. 还好,劲没白费. 尽管老实说只听懂了Gibson在课堂上一半左右的话,也没时间认真阅读他指定的必读书物,更不用谈记得一塌糊涂的课堂笔记了,最后文章混了个A,而他的批语只有廖廖几字:这样的论题从未见过,有意思.
Jackson教授同样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年纪好像比Gibson大几岁.半大老头,沉默寡言,深居简出. 除了文化符号学外,他还专攻人类各方心灵术,尤其是心灵危机安慰术,比如说吸毒吃药和自杀. 又精通东方愉迦,听说对中医也略知一二. 身材干瘦,但神情永远峻俏,大概是练愉迦术练出来的或者吃什么药吃出来的. 但我所上他的课是关于社会组织形态,跟他拿手的心灵术好像遥遥无关. 此课同样没有什么考试,而且还很便宜,不需要像其他课一样买一大堆必读书教材来看,大概他很看重个人的自我顿悟境界. 还强调心灵勾通,课堂里是没完没了的讨论. 最要命的是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发言,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 如果是可以事先准备的还好说,我辛苦一点提前一个晚上”出林”. 可他要求即兴就实在难为这只笨鸟了.
记得有一堂课Jackson一上来就突然大谈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化符号意义. 大概他刚在前晚看了此电影. 霸王别姬当时在美国是红极一时,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差点得奖. Jackson谈起剧中错综复杂的三角同性异性恋爱关系是少有的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地大肆发挥他的心理文化符号分析能力. 在他的理论里, 我仿佛看到一种倾向,所有唱花旦的男演员都要染上同性恋,最后是无药可救. 可惜我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乘机大肆发言一通. 因为我当时还根本舍不得花8美元到电影院看这部新电影,只能到过气电影院看一美元一场的老电影. 不了解剧情和有限的英语能力当然限制了我的肆意发挥. 看看我这个中国人居然对论题反应迟钝,Jackson显然大感失望.
还好啦,此课结构松散,只有期中期末两大文章要写,二十页纸一篇,分数各占50%. 我投其所好,不惜盗版重新包装鲁迅的一篇文章,专谈中国魏晋时代社会变革时期文人们的文章,药和酒的关系,还引入历史上诸多文公,比如远在先秦的屈原,近在北大的王国维的投湖自杀精神做铺垫. Jackson大概没想到中国人除了在京剧中搞同性恋外,还有如此深厚而高尚的吃药史和自杀史. 我还乘着此文得A的东风,在期末论文中大谈我对中国社会结构形态的”独特”观察. 我把它称之为宏观上一统协调,体现在儒家的有序的社会结构理论; 微观结构分裂零碎,表现在诸多次文化各自为阵,互有差异. 可惜文风太过犀利,不能再次感动此公,期末下来文章只拿了个B. 看起来我故意表现激进的观点像上了一帖猛药,让Jackson的愉迦术应接不暇,真是误了大事.
我的六位美国教授和他们的课 - 我在美国混了十三年连载十
(下)
Mefferd副教授40来岁,系主任, 考古和应用人类学专家,科罗拉多大学博士,专门研究美国印第安人部落和中西部农村都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问题,还曾是美国某届应用人类学学会主席. 也许是搞田野调查惯了,黑糊糊的脸堂满是胡子杈,还夹着美国南部口音, 说他像位矿井工人更合适些. 大概资历深度不够,还没有拿到终身教授职称呢,整天都感觉他忙着搞些系里行政和学术活动之类的东西, 并没有像前两名教授那么悠然自得. 他还最严谨,笑口难开,毫无美国人常有的轻松幽默感. 尽管如此,我在他的办公室门上各类小帖中却发现了一幅最有幽默感的漫画. 画中一群原始渔牧人打扮的村民正在奔走呼号:人类学家鬼子进村了!! !大伙都急着要把家里的现代家用电器藏起来,因为人类学家要来考察他们的原始生活形态了.
他的课毫无疑问是必修的, 最重,结构严谨,驯人花样齐全. 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两篇论文,最后还有一篇大的论文. 还没完. 还要在课堂上宣讲各人大作,供大家讨论. 唯一令人放心的地方是他说的东西全在发的一堆讲议上。板书也有系统,毕竟解决了我记笔记的问题. 搞笔记考试,死记硬背,中国人可是历来谁都不怕. 怕就怕在那篇期末论文,要上台演讲,实在让人汗颜不止,一个学期都睡不好觉. 祸还偏偏不单行,学期中我利用考古材料,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夏代文化如何从新石器文化过渡到青铜器文化,也就是说从鱼牧村落时代发展到工业都市化时代的文章,自感颇为得意. 没料到教授把我招到办公室大训了一通. 说文章格式缺乏专业论文像,英语也烂得一塌糊涂,令他失望. 我顿时诚惶诚恐,感觉末日来临. 整个学期挣扎着设法要在期末文章打翻身仗,不然前途堪忧. 结果文胆包天,把赌压在大题目“中国江浙一带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给当地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结构带来的转变” . 为了对付英语关和上台演讲,我特意请室友Bob帮我润色文稿,校对发音. 不知熬了多少个昼夜,连碗都不敢去洗,最后抱着“死猪不怕热水烫” 的英雄气概上阵,闭眼呐喊一通. 说完了. 刹那间一阵痛苦的寂静. 在座美国学生好像都不知所云,愣了几分钟. Mefferd只好上来打园场,寥寥收兵. 他最后给了我这篇论文A.
教授Miller,是我所修过课里年纪最大的了,大概已过六十岁,时近退休. 但仍有敏锐的脑袋,不愧是数理逻辑语义学博士. 他的正职是在语言学系,但不知什么背景,把他跟文化符号学扯到一起,跑到人类学系上课. 他的课也是结构严谨得不得了,考试作业讨论写文章一应俱全. 跟Gibson和Jackson教授还不一样,Miller特别在意人家读了他指定的读物了没有. 他列出近二十年来重要学术理论论文,要求写出读书笔记. 还要求学生课堂上展开讨论具有开创性的文章,把你的发言贡献列入期末成绩. 我根本不习惯他的课堂风格,尽是些简单乏味难懂的语言和大量的逻辑演算考试和作业. 后悔选了这门课,所以一直进不了状态, 成绩常在B和C之间徘徊. 期末大文章论题发下来,要分析的东西却是大大出人意料,谈的是垒球比赛. 他给出一些特定比赛场面,要我们分析其符号特征. 霍! 至少我知道这跟分析海明威文学,康定斯基绘画和京剧同性恋肯定不一样. 也不知哪来的灵感,我对垒球的结构,进攻防守跑垒,静动互涵,瞬间即变所表现出来的符号特征大肆渲染一通,再胡乱搅和了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时髦“博弈论”花草,拼凑出一篇文章. Miller居然推翻我前期所有的B和C,最后总体课程给了我一个A. 他后来见到我还特意问道: 你平时为什么不好好做作业?而我却扪心自问,我凭什么要拿你Miller的A?老实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根本弄不清垒球比赛好看的奥妙在哪,只知道垒球比赛共分九节,时间臃长,慢不拉鸡,无聊透顶.
教授Lyons, 大众传媒和新闻学院教授,主讲大众传媒流行文化导论课. 他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还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混过,那就是当年盛产流行文化牛仔嬉皮士的地方. 看得出来Lyons言谈举止风度尚挂有当年风尘残迹,余勇可贾. 他的课程安排既古怪又别有用心. 每周一次,在星期一晚上. 因为那晚所有的电视节目是最无聊的,大概所谓的流行文化也要休息,当然除了CNN. 每课必讨论一个传媒文化主题,比如电视,电影,广告,流行音乐,杂志,报纸,传媒经济,盗版,发行渠道,等等. 由於修此课的学生众多,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织一个晚上的讨论,每个组员都要有大文章上台演讲,引起大家讨论有关文化现象. 然后根据表现打分. 平时还常有小测验,让人不得安宁. 这样的学术知识,还不算英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已经要了我这个课上唯一的外国学生的命. 既然要了命,就要找个不要命的题目来突围. 刚好上帝把我安排在流行音乐论题组里,这是我对美国大众流行文化比较熟悉的内容了,因为没钱看电影,也从来无兴趣看什么杂志,电视上的音乐节目频道可从来是免费享受. 还好,我在MTV早已“泡”上了流行乐大明星麦当娜. 她跟别的女人不一样. 过去是被男人玩,女权主义出来后是玩男人,而麦当娜则是玩自己. 她当时青春几何,“性” 致勃发;裙底风光拦不住,光着屁股到处跑. 为了成名连女人的命根子都不要了. 我送给她的命题是做为时代的性偶像,男人们和女人们分别怎么看今天的麦当娜和当年的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 他们各自给自己在流行文化史上树立了什么样的地位. 麦当娜可不可以成为梦露一样的经典角色,为什么? 其正确答案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我靠这篇文章拿了个B,把命拣了回来.
Frank是兼职教授,年轻有为,传媒法律专家,在一家什么法律公司当partner,在芝加哥和Lawrence之间飞来飞去. 我忘了他的学术老底,来龙去脉,大概有些来头. 此公永远衣冠楚楚,西装革履. 每次上课跟出庭打官司一样像个好斗的公鸡,永远斗志昂扬,力图保持常胜律师形像. 他老兄不管学院派那套学术体系,全是实际的案例分析. 节节课都要讲好多例子,大家讨论. 一个学期下来,至少接触过大小百来个. 他训学生的方法直截了当,就是实际案例操作. 每个人必须要找两个案子来搞. 其中一个是自己写文章分析的,另一个是小组一起的. 小组的还要上台演讲答辩吵架,反复锤炼你的脸皮和舌头. 不言而喻,对於我这个课里唯一的外国学生,这是一趟难上难的折磨. 鬼才知道我当时哪来的狗胆选中此课. 可话又讲回来了. 虽然辛苦点,后来领会起来终身受用. 它让我了解了美国的法律体系,基本操作程序,如何烧烤三寸不烂之舌,甚至还有律师所穿西服面料质量高低跟输赢概率的比例关系.
美国媒体法的灵魂是宪法里十项人权法案修正案中的“第一修正案”,即宗教言论出版自由等等. 两百年来,这条媒体“圣经” 像开了盖的魔瓶,把牛鬼蛇神全都放了出来. 记得毛泽东也曾放过鬼,但后来收了,敬而远之. 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历来对鬼不感冒,人鬼两大境界,泾渭分明. 美国则是人鬼不分,因为不管天堂还是地狱全由上帝管着. 但是牛鬼蛇神们也别高兴太早,还有另外九条修正案互相牵制着呢,比如说保护国家利益和个人隐私. 媒体中的很多官司,都搭上这两点限制. 可以说一部美国媒体官司史,就是三者在主唱“三国演义”. 我自己选了分析公民可不可以当众焚烧国旗或用国旗做裤衩招摇上街; 小组则选了狗仔队可不可以开个直升飞机架在某电影明星的私人游泳池顶上偷拍其裸泳. 结果是,Frank非常鄙视我这个来自共产主义教育国度的观点,给了个D,令我大败亏输,好在小组赛拿了个B,总分才得以勉强拿个C.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