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移民中年的苦恼---父母是心中永远的愧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个假期自己和朋友都有回国探亲的,这次回来大家相聚,谈得不再是以前的落差和自己插队的不满,很多的话题是关于老人,父母, 也许是中年了父母的问题像冰山一下子凸现到生活的潜水地带,触动了很多家庭的船。

以前不能体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现今移民海外的中年国移,如何兼顾父母和家庭两全的日子。

父母身体好时,有社保还好办,但是最怕的是老人中风的问题,朋友的母亲告诉他,“如果我中风了,千万别动孝心抢救,那样我长期痛苦的活着,把你们也都会拖垮的”。


中风抢救回来的老人,一般活的时间长,但是要人24小时照顾,光大小便的伺候,都找不到保姆干,并且屎尿味很大,整个家中厕所的味道倒处都是,国内中年人家,如果有一个老人中风卧床,在体力,精神,精力的透支,那么这个家中的日子是苦不堪言。

朋友的爱人是独子,父母快80岁了,在内地小城居住,家中非常节约,洗完脸的水不倒用来洗脚,洗脚水留着再冲厕所马桶,煤气炉老式的都打不起火,家中还是很老的黑白电视,节约的让朋友这次回国眼泪都快落下来,孤独的老人,积攒每一分钱,也许觉得积攒着急事时的依靠,辛好两个老人没病,可是大家都可以望的到如果一个病倒了,谁来跑腿,谁来送他们上医院,可朋友在加拿大这里他们还有一双儿女,工资收入中等,老人不可能等到很多年的移民,朋友说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万一父母有事,lg回国照顾父母到百年,自己在这照顾一双儿女。

这次回国,在机场见到来接我的母亲,我都不敢看着她,真的苍老了,老的走时我都不敢回头再看她一眼,深怕泪水开闸的猛泻,,,,,,,,,,,,,

移民真是一条不归的悔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移民中年的苦恼---父母是心中永远的愧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个假期自己和朋友都有回国探亲的,这次回来大家相聚,谈得不再是以前的落差和自己插队的不满,很多的话题是关于老人,父母, 也许是中年了父母的问题像冰山一下子凸现到生活的潜水地带,触动了很多家庭的船。

    以前不能体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现今移民海外的中年国移,如何兼顾父母和家庭两全的日子。

    父母身体好时,有社保还好办,但是最怕的是老人中风的问题,朋友的母亲告诉他,“如果我中风了,千万别动孝心抢救,那样我长期痛苦的活着,把你们也都会拖垮的”。


    中风抢救回来的老人,一般活的时间长,但是要人24小时照顾,光大小便的伺候,都找不到保姆干,并且屎尿味很大,整个家中厕所的味道倒处都是,国内中年人家,如果有一个老人中风卧床,在体力,精神,精力的透支,那么这个家中的日子是苦不堪言。

    朋友的爱人是独子,父母快80岁了,在内地小城居住,家中非常节约,洗完脸的水不倒用来洗脚,洗脚水留着再冲厕所马桶,煤气炉老式的都打不起火,家中还是很老的黑白电视,节约的让朋友这次回国眼泪都快落下来,孤独的老人,积攒每一分钱,也许觉得积攒着急事时的依靠,辛好两个老人没病,可是大家都可以望的到如果一个病倒了,谁来跑腿,谁来送他们上医院,可朋友在加拿大这里他们还有一双儿女,工资收入中等,老人不可能等到很多年的移民,朋友说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万一父母有事,lg回国照顾父母到百年,自己在这照顾一双儿女。

    这次回国,在机场见到来接我的母亲,我都不敢看着她,真的苍老了,老的走时我都不敢回头再看她一眼,深怕泪水开闸的猛泻,,,,,,,,,,,,,

    移民真是一条不归的悔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越来越多的人家有这个问题, 多年前有个医生朋友在国内和香港开老人院和做很多服务老人的生意,本地很多人家也有这个服务的需求,多数是上门服务老人, 但是很少华人做这行。
    • 心里的痛, 真不敢多想. 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打电话回去问平安, 更多的是安慰自己.
    • 同感。
    • 心中的痛
    • 同同感。
    • 我有一个梦
      来加十二年多,开始做一个梦。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移民。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中国是最适合于他们的地方。
      希望我的孩子能看到这一天。
    • exactly
      • http://news.163.com/10/0915/16/6GKSLQBQ00011SM9.html 即使你仍然在中国 ,你仍然有这样一种苦恼--. 责任不在加拿大 .
    • 父母健康是子女的福分,谁都不能妙手回春,所以要经常鼓励父母多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要快乐健康地走完人生,同时更要提醒自己和孩子锻炼身体,健康保健。祝愿我们的父母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活着。
    • 首先谢谢提出和商榷这个每个人都深切关心的古老专题。这是一个牵连财务,市场,法理,政治,宗教,伦理道德, 教育, 文化,传统等多个层面的社会系统专论,庞大而且细致入微。
    • 结论:多生几个孩子。
      • +100
      • 说谁呢?说爹妈吧,来不及了;说自己吧,解决不了爹妈的问题。
        • 解决自己的问题,你老了怎么办?
          • 养老院的干活。
            • 你还年青,等你老了就不这么想了
    • 这和移民没太大关系吧。如果在国内,除非同住一个城市的,也还存在这个问题。国内的社保太差。
    • 我的同事,把父母公婆全移民过来了住一快儿,哎。。。左右为难阿。
      • 是的,这样未必是好办法. 又会面临新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 其实老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习惯了的生活环境,习惯了的生活方式.
        • +1
    • 如此看来不光是移民的问题,是要鼓励多生几个,还要用中国的孝道来教育才行。
      这里的NURSING HOME住着很多老人,因为工作忙,上有老下有小,只好把老人放到那,孝顺的六日接回来,周一送过去;不孝顺的,1年也不见影,老妈快不行了,护工给儿子打电话让快来提前把衣服换了,不然死了身体硬了穿不上了,儿子说忙,等一会儿,2小时过去了还不见影,护工们给把衣服换了,没过一会儿,老太太去世了,儿子媳妇才来。看亲亲宝贝论坛,妈妈们多么呵护自己的儿女,想不道将来是这样的结局。当燃,孝顺的也很多。尽管平时也和爸妈闹别扭,我是不会把他们送那里去,大不了请人来家里照顾,老了,最怕寂寞。
    • 太有感触了。 今年暑假,我们姊妹都回去就是商讨父母的养老问题。 伤感之余,我们姊妹也在唏嘘有一天我们也会老,这么劳燕分飞地什么地方才是我们的归宿。
    • 所以我们为4位老人都办了移民,在这遥遥无期的等待中每天祈祷老人们都健康长寿,老人有福气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照顾,
      因身体原因打憷来的话,我们会努力工作,多攒路费,每年回去探望,缺钱寄钱,缺物寄物。虽然我们当初留在国内的话,专业各有所长,生活也能不错,但我们没有后悔。就像我们没法指望把自己的儿女一辈子绑在身边一样,我们通情达理的老人会理解我们的这一步的。别后悔了,人生中的无奈是生活的一部分,走一步看一步,尽力做好就是了。
    • 写得很好,深有同感。
    • 想开点,国内的老人活得还是不错的。多寄点钱,钱还是很有用的,我父母经济条件好活得就很好。
      请了个住家保姆,出门都打的。住的小区有老朋友,有绿地,其他兄弟姐妹偶尔看看他们,每天开开心心,活得比在加拿大好多了。今年听父母说他们一个老朋友夫妻一起住进了养老院,是那种高级点的。我认为国内的老人一点活得不差。你能做的是经常回去看看,如果父母经济不好寄点钱回去。
      • 这是实话。如果国内还有子女的话,老人在国内生活还是好些。除非你在这里不上班,要不然也没时间照顾老人。在这,雇保姆很贵,老人也难和别人交流。这也就是环境好点。但人是社会性的,整天闷在家里,就是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也不见得好。
      • 父母身体都健康,那问题是不大,但只要有一个倒下了,住家保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很多事情要商量,很多跑腿的事要办,别说保姆,外人都难以替代,另外也许有些老人比较想得开,但我发现大多老人都省惯了,有钱也不舍得多花(保括子女给的),还非得子女硬来,才勉强接受
        • 我看国内很多子女能管老人的真的不多,国内出啃老族多才是真的。子女自己有钱有事业的又自己忙个要命,住在一起的很少,多是过年过节才聚,平时很多老人都是靠保姆。
          我父亲住院二十天,前两天子女陪过夜后面全是请人在医院陪过夜。我朋友一外企中层而已,也是请一全职保姆带六岁的儿子,说保姆在家呆时间比她还多。

          人真到老得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在哪里都过得不好。你有没有想到在加拿大你那么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我一同事的父母住什么高级老人院,一月一人两千加币,有几个中国人老了有这条件?不管你有再多的子女,子女能跟你住在一起的有几家?现实地想想.

          每次回国我都非常羡慕我父母和其他一些老人,至少在五十几到七十几之间身体还健康的岁月活得很有滋味。退休得早,手头宽裕,各种服务便宜方便,又有老朋友。哪里象加拿大退休晚,手头不宽裕,各种服务又贵又不方便。
    • 虽离中年还远但我早已经开始对父母的担忧。多挣钱,每年肯定回去一趟,这样就不会感觉太遥远。经济充实好办事多。
    • 我觉得大家是太关注自己的感受, 其实老人没那么多想法, 一辈子经过新旧社会更替, 文革大跃进, 人生丰富多彩好过我们这一代平庸的生活。清贫也好健康也好都是生活五味。
      他们关心子女倒是真的, 经常打打电话, QQ视频一下, 回去看望一下, 帮他们解解闷儿, 多给些钱就可以了。 至于中风吗, 如果是我就选择了结生命了,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 还是赶快放弃加籍海归吧
      • 移民就是一条不归路。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去。混好了不愿回去。难呀。
        • 有啥难的,为了父母,有啥不好意思,楼主这么痛苦,无论如何还是早点海归的好。
      • 我认识的2个男的为了父母回去了,都快中年的男单身。有家的,为父母回去的不多。
    • 生老病死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 本来没有喜怒哀乐, 偏偏人们要赋予四季不同的情绪, 有必要吗? 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我们会发现,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事情并不象表面看上去那末糟糕.
      其实抚养婴儿和照顾病重的老人是很相似的,他们都体弱多病, 屎尿不能自理. 不同的是我们的心态和感觉. 给婴儿换尿布时, 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给老人端尿时我们却感觉痛苦和恐惧. 生和死都是人生必经阶段, 老的不去, 小的不来, 不必大喜大悲. 唯一重要的是, 我们对老的和小的一样永远的爱.
      • 照顾小孩和生病的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小孩一天一个样,越来越健康,茁壮成长。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舒畅。照顾有病的老人,像陷在沼泽地漫漫长征, 遥无期望。
      • 前一段时间回家探亲访友, 感触很多. 父母都是70左右的人了,有大多数老人常见的疾病. 他们 每天锻炼两小时以上,看上去自信而硬朗. 父亲嚷嚷着要到处去旅游, 说什么”宁肯死在马路上, 也不死在病床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难以想象他老人家两年前曾中风卧床不起, 但他不认输, 两个星期后就出院了. 我很感激他遗传给我苦中作乐的性格, 令我收益一生. 母亲基本上吃素了, 很瘦, 但精神和情绪很好. 她兴致勃勃地和孙女一起去水上乐园, 一次又一次地冲浪, 被救生员请出水池, 怕出意外.
        回家的最后一站是到老家看望外婆. 她80多岁了, 看上去又瘦又黑, 但讲话思路清晰, 行动自如. 她坚持要独自住在乡村的楼房里, 是村里不多的孤寡老人之一. 我的本意是去接她回大城市. 但她担心在城市里去世会被火化, 打死也不搬. 另人刮目相看的是, 她不仅种了蔬菜瓜果, 还养了鸡鸭鹅. 当时我只想着她的孤独和恐惧, 一点也无法享受她煮给我的大鸭蛋和亲手种的花生. 看着她背着小背兜拄着拐杖消失在乡间小路上的单薄的背影, 我的心都要碎了.
        现在仔细一想, 外婆和父母的生活其实是很积极的, 为什么当时我就没感受到呢? 原因就是我太长时间没有和他们在一起. 我对他们的思念全演变成了内疚和痛苦, 一叶障目, 使我看不到他们生活中光明和快乐的一面. 如果生活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彻底的折磨的话, 老人们就不会祈望长命百岁了.我真为家中的老人们骄傲, 他们坚强乐观, 活出了风采, 那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 是我仰望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享受和珍惜有亲人的每一天, 尽自己该尽的每一项责任. 不求尽如人意, 但求不负我心.等到我老的那一天, 希望我也不让亲人们失望, make the best out of what life offers.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你是我们大家珍贵的好朋友。
          • 谢谢你. 我也从大家的议论中受到鼓励, 得到很多主意.应该感谢LZ提出这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 看了忍不住想流眼泪
    • 主要是国内这个社会对老年人象废物一样遗弃。在职风光时个个巴结,头发花白时上出租都被司机欺负。
      • 你这就偏激了,不要以个别情况覆盖整体。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尊敬和赡养老人是一直提倡的。
      • 有少数人,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发展很幼稚,不健全。他们自以为是,固执,听不得他人意见。但是当遇到问题,又推三托四,转嫁他人。不要希望他们可以独立地处理,解决问题,这种人只关心自己既得利益。
    • 经历分享
      父母移民体检完毕,只等移民纸。行李都准备了,只等打箱。可是,妈妈脑溢血11天后回天家了。老人家已来探亲两次。很喜欢这里。有他们宝贝孩子们在,哪里都是他们的家。好心痛啊!现在想起来,当年移民时年青气盛,只是觉得这里环境好。站住脚后,把爸爸妈妈办过来,一样尽孝。可是万万没想到父母移民会等六年之久!现如今,签证下来了,妈妈不在了。 我所向往了这许多年的一家团圆已成为心底的永远的痛。孝敬父母,要争分夺秒。有年假就回家,多陪陪他们,给他们买买菜,做做饭,聊聊天。
      • My eyes full of tears...
    • 也有好多年没回家了,不是不想回,是不敢回。真是不敢面对父母苍老的容颜,想想就怕。
      • 俺是不敢多回。去年暑假回去了一趟,他们问我明年回不回?我知道应该回去,但是不是很想回去了。尽管国内还有哥哥姐姐,父母也过得很好。但是想想他们肯定也如我想念他们一般想念我,心里就觉得很痛。不想回去主要是受不了又离开他们的那一刻。短暂的相聚后又是别离。
        • 能回去还是回去吧,我几乎每年都回去,如果老公不能同行,我就自己带孩子回去. 老人看见孩子还是很高兴的,孩子也增加了学中文,讲中文的兴趣. 他们也问明年回不回,啥时候回,我都痛快地告诉他们,所以走时,他们不是太伤感,因为又有了盼头.
      • 同感, 近乡情却......
    • 正在焦虑万分时看到这个话题,不得不说几句
      父亲70多岁,身体还好,上个月突然中风,现在卧床,吃饭要人喂,说不清话,更别提大小便了,哥哥请假全天照顾,每天翻身,擦洗,喂饭,大小便。。。。。照顾男病人,根本找不到保姆,女的搬不动,哥哥说不行他就辞职,全职照顾。我们也只能给些钱。我父亲当年也说得病就自我了断不给子女添麻烦,可实际上得病之快,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母亲身体也不好,我们现在人到中年,这些压力太大了。
      • 千万别让你哥辞职,我伯父也是几年前中风的,说说我家那时是怎么过来的.
        我父母家和我伯父家在一个城市. 我有一堂姐,一堂哥.

        堂哥有自己的公司, 堂姐夫在外地做项目. 伯父进医院,只在最危机的时候,他们守在医院里, 稳定后,他们都去忙自己的工作了,因为他们是家里赚钱的主力. 康复治疗花钱很多.

        保母的事,多打听,一定能找到,有男护工的, 有的壮实点的女护工也可以,家里人,再搭把手,就能帮着翻身,上厕所.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我堂姐,堂嫂都亲自给老人擦身,和护工一起帮着弄大小便.开始伯母还觉得让媳妇弄这些不好.但是这种困难时候, 不能考虑这么多了.

        我爸白天能陪就陪着,我妈就管所有人的饭, 所有人放学的,下班的,医院换班的,都直接去我父母家, 吃饭,我妈是随时都在烧饭. 没有啥一日三顿的饭点了.

        医院里请了个人一直看护,回家后也跟着几周,然后坚持做物理治疗,坚持自己走,看中医, 半年能自己走了,就是慢点, 一年能上下楼梯了. 不过唯一遗憾的是,半边脸瘫了,因为不能闭患侧的眼睛,那只眼睛一直发炎,一年后终于失明了.
        • 站这。千万别辞职,护工一定能找到。
        • 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中风72小时之内,用针灸的方法完全治好,是中医方面的绝活!只不过能不能找到针灸师里面好的明白人,就看运气了。中风在西医里是束手无策,让你自己挺。
    • Then why come? Why stay? Go home, no one can stop you.
    • 在国内请护理员照顾比在这里请护理员好很多
    • 不管做什么选择,都是package, 利弊都有的。
      当我们选择的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的时候,就自然的失去了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方便。 有的时候,只能尽可能去弥补。 古代还有,忠孝不可两全的说法。有些事不得不接受现实。
      尽可能去做吧, 暂时回去,寄钱,雇保姆,多打电话。。。回流。。。把父母接来。。。个人看自己的情况决定。

      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尽心去孝敬父母,但是我们自己千万别想着为了被儿女照顾的想法。。。 Enjoy what you're now, and do the things you want to do when you're yong. 需要儿女照顾的晚年不是幸福的,能在晚年还能活得好,能帮助别人和自己,快乐健康,那才是幸福的。
    • 这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现实问题,天生的白眼狼毕竟不多,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自己的孩子,想想年迈的父母,何去何从?
      • 同问
    • 其实移民不移民跟照顾不照顾父母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只是因为当今中国的医疗体系为钱不为人, 让民众不能放心的去老, 去病, 去死, 就不要谈什么生活质量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假想不移民了, 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你能24小时的照顾吗? 中风病人不光是吃喝拉撒都得伺候, 还有其他的相关病症呢? 就算中风前身体还算可以, 一旦中风, 长期卧床, 很多以前没有的问题, 以前不怎么样的问题, 也许都会成问题. 这些, 是护工有能力照顾到的吗? 假如没有医学背景, 这些症状又岂能是一个普通家庭光靠体力, 细心照顾可以解决到的? 最后往往, 病人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来说说"24小时照顾"所指的体力照顾吧. 那不是单凭一个人, 一个家庭可以承受的. 是有这样的家庭, 很齐心, 很有孝心, 最后可能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康复了. 但想想, 假如再来一次中风呢? 还能承受得了吗? 中风不是偶发性的, 也不会一次性的.

      再来比较一下移民了的选择吧. 移民后, 你选择了加拿大的医疗体系. 虽然这个体系很不完美, 但有个好处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 整个社会投资进这个系统, 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你可以去老, 去病, 去中风, 去死... 去经受这些不是人为因素可以控制的状况.

      就来中风来说吧. 中风了, 送医院(acute)了, 在这个环节中, 病人会等到全面的诊治和康复评估. 然后, 进rehab, 过程有长有短, 看各人的rehab potential, 当然也有其他的方面的因素, 去决定最后你是回家(back to community), 还是进其他的层次的care, 比如说老人院 (nursing home). 在这个系统里, 每个环节都相连的. 就拿前面说的24小时吃喝拉撒照顾吧, 一般就只有去老人院了.

      当然这里的老人院不是天堂. 首先, 得看你是否要付钱进去, 去哪里, 全部付, 还是一部分? 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social worker, 职业点讲, 他/她会根据家庭情况, 病人情况, 社会资源情况做一个最优化的决定. 但是, 这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然后, 进去了, 家里也不可能就高枕无忧了. 是人都有劣性. 你还得时时盯着. 不过好处是, 吃喝拉撒的体力活你不要做了. 不好的地方是, 你有气也不能乱发, 因为毕竟对方不是你雇的护工.

      所以, 养父母是个问题. 不过, 相比较, 移民后的加拿大系统让人至少有点依靠. 中国的老话是好呀, 父母在, 不远游. 但是, 假如中国的社会, 医疗体系能衔接得人性化点, 留出空间给"养老送终点"这一challenge 到中国人相传以久的道德标准的话题, 就算让远游在外的儿女们多交点钱, 纳点税, 有谁会不愿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天伦之乐才是最重要的
      • 对,你说的没错. 问题是前题什么?
        • 坦白说就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