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我来贴一篇别人的对这文章的评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先辈,

文章写得相当好,言之有物。我最喜欢这样的文章
关于“尊”“老”“孝顺”的说理分析,恰恰是小索曾想写篇文章来讲的,只是怕老人们看了不太高兴,所以没有动笔。由尊者开口,把话说明了,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我认为这篇是最好文章的理由。
由此可见,人老得尊,源于“智”,而不由于“老”。 毕竟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养儿防老的年代。而年老昏愦,常常是造成儿女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如果老人顽固以老相抗,结果是以孩子们的幸福为代价的。中国的父母以父母关怀的名义不知坑害了多少年青人和家庭。这是我们这个文化的痼疾,不全怪每一个个人,但根除这些问题,还得要从每一个老年人觉悟性做起。

从你的独立居住的决定看出,你是相当有观察分析能力的老人,也是有行动能力的人,不是普通知识分子可以做到的。因为其中的交流说服工作不是很容易的,如何让各方都满意,确实不是太好说这个话。而把这个话说圆了,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经常走动看望,说明老人认识水平,语言能力高于这帮所谓海不归(实则大多是棒槌,比废物强点), 让他们服了。

说实话,海不归们流落在这里,就是海里生长着的水产品,活着没错,但没着没落的。借钱,没有,都是穷蛋。办事,他也是外人,不愔路,不成。英文一般,交流不行,低头干活,抬头没路,本质上和中国的民工差不多。中国人划三六九等,工人,农民,好像不好听,但说明他们有归宿。而我们这帮人,是没有归宿和归宿感的人。即使入了籍,选举时积极投票,但这都不能改变做为移民由于文化隔阂产生的求极限的感觉,逼近但无法达到。达到了,也是抱着别人的孩子瞎亲那种境界。

而这种没着没落的状态,是这种制度为了很好的役使人民故意制造的。IT工业就是没有工会的,因为这行外国人多,年青人多,如上所讲,棒槌人物居多,不懂得保护自己,只信奉中国人的靠本事吃饭的老腐教条。这种没着没落的人能有好心情吗?表面上大家看起来都是挺好,换换工作听起来很好玩,其实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活,怎么可能有好心情对待自己以外的人。中国女人学东西神快,工作本事不一定大,但治老公的经术是中西合璧,无坚不摧。 对付自家老婆,已经足以耗尽中国老公的技术和耐心,再加上老人,您说结果会怎样?十有九家搞不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不服我的论断,从周围人中算起,找能够说真话的人机智的聊,你总能听出些什么。

您们的老年比我们的老年要幸福得多, 也比大多数美国老人幸福得多。我们的老年才是真正的油尽灯枯----不再能干活的时候,自信心一落千丈。即使退休,也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悲子都是在工作奋斗,根本没有学习过如何生活,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生活。虽然言之尚早,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小索说话的准头很大。

“母奶”?!向上看,是不是她们的白发也比国人同龄人多啊?哪头母牛被追着跑着还能下奶啊?美国母亲只有两星期假期!而这还是当年的美国工人阶级在国际共运高潮中争取来的!

如果不是怕穷怕受欺负,懦弱的书呆子们谁会愿意远涉外乡过这没着没落的生活?回去趟水的又有多少折羽而归甚至归不来了!如果再被老婆丈母娘大人看不起,中国最后的好男人恐怕要恐龙了!

你们现在所拥有的是百分比4个9的美国老人都是得不到的,它比黄金还珍贵。

与其说文化差异,不如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种存在,在这个社会,都是是市场环境下人们的自我适应自我调整的结果。任何外来添加都会引起反弹,打乱平衡。 毕竟,老人来美生活,也是出国啊!

我说的很罗嗦,让您费劲看, 对不住。有些话感觉太重,但本自学术讨论的目的,请原谅。

虽然本文与主题有些差异,但由于主题本身不是圈死的,只是个范围(只谈海一代也行吧!),所以不算离题,我强烈推荐此文,给海不归和海老们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幸福家庭 / ZT: 唐燕:老年海代和海一代,海二代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亲爱的淑芳,得知在你女儿临产之际,你们老两口团聚移民被批准了,真为你们高兴,祝贺你们双喜临门!祝贺你们因着海一代、海二代而加入了老年海代的行列!

      应你的要求,在此写写我这几年在加拿大生活的感悟,特别是老年海代与海一代、海二代的关系,仅供你参考。

      首先,你们要做好来加后辛苦操劳、转变旧的传统观念的思想准备,正确处理好和子女的关系。

      咱们的子女都属海一代,他们为了在异国他乡尽快立足和发展,每天顶着巨大的压力辛辛苦苦在外打拼,非常不容易。咱们既然来了,就要让他们能吃好休息好,打理好他们的家,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除了照看好孙子女,家里家外事无巨细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甚至冬天扫雪,春夏秋侍弄花园、剪草等等的活儿咱们都该尽量承担起来,而这一切做起来是十分劳累的,好在咱们可以老两口互相帮衬。

      现在的年轻妈妈们可能因为生活压力大,大都没有母奶,这意味着白天黑夜每隔两、三小时就需给婴儿喂一次配方奶粉。咱们现在毕竟年龄大了,不像年轻的时候,忙完累完沾枕头就着,现在你昏昏沉沉好不容易要睡着了,又到该喂下一顿奶的时候了。这还不算,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养成黑白天颠倒的习惯,那大人夜里就别想睡觉了。要是孩子生了病就更熬人。

      如你所知,我没有带小baby的经验,又不太会干家务,所以当初来加之前,我特意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些育儿书籍和美国人录制的育儿光碟学习观看,获益良多。你虽是干家务的好手,但时代不同,东西方文化不同,我建议你在成行之前紧张地做各种物质准备的同时,抽出些时间学习了解最新的科学育儿知识。这样的知识准备十分必要,你的辛苦也应自此开始。

      前几天,我在公园里碰到几个大陆来的姐妹抱怨带海二代的辛苦:有的说,要是在国内,说不定我们自己还得请个保姆帮忙呢。还有的说,要是在国内,我宁可给儿子贴点钱为孙子请月嫂,请保姆,哪用得着像现在这样凡事亲力亲为!

      她们说的不无道理,现在在国内,有几个年青人婚后跟父母同住的?他们生了孩子后,大都请月嫂,请保姆,老人只是在旁观照一下。但在海外,有几个海一代能请得起这里的保姆?而咱们又怎能忍心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不过来帮他们一把?

      那天在公园,还有位大姐刚跟儿媳妇闹了点别扭,她的牢骚话听起来就不那么任劳任怨了:“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被六个大人宠爱娇惯大的,我知道和这样的小皇帝不好相处,就极力把儿媳妇当亲生女儿,对她百般照顾呵护。看孩子做家务全都是我和我先生干,剩菜剩饭从来都是我们老两口吃。可不管你对她怎么好,人家绝不把咱当亲妈看待,来不来就颐指气使的,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今天就因为我给孙子换diaper前忙得忘洗手了,就又被她训斥一番,真把咱当老妈子了。现在连儿子跟我也不如以前贴心了。我的心算彻底凉了,一天也不想再在这儿呆下去了,天天盼着回国。有时想想真不如多学习点西方人的冷漠和自私,对他们少一些疼爱和关心!”

      老年海代们舍弃国内熟悉的生活环境,带着与子孙团聚、安享晚年的憧憬,远渡重洋来到这里,结果却闹得这么不愉快,这就有违咱们的初衷了。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发生,我想老年海代们除了在生活习惯上、照顾海二代的方式方法上要尽量依从海一代外,更重要的是咱们自己必须转变一些旧的传统观念。

      你知道,我女儿在她奶奶身边长到两岁半,我跟我先生结束了两地生活后,我们才把她接到我们身边。两岁半前,她虽如我们所愿,享受到了北京当时比内蒙边疆优越得多的物质生活,却失去了我们在她那个关键年龄段的那份亲情,那段双方都绝不可或缺的经历,所以我始终感觉亏欠她,成了心结,现在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得以补偿,又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有多高兴!

      咱们俩一样,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多年前他们经过慎重考虑申请给双方父母办了移民,现在一下子把四位老人接到身边,其压力和将要面对的种种繁杂可想而知。能做到这点的海一代据我所知绝非普遍。在我看来,这是他们对咱们最大的孝心。就凭这一点,加上我的补偿心理,他们那些独生子女固有的毛病、缺点、不足,我统统都能容忍和谅解。每当我女儿不高兴跟我们甩脸子,发点小脾气时,我先生总是说,她这是跟咱们撒娇呢!

      有人说,咱们是来当保姆的。这话不好听,却有些道理。咱们虽是孩子们的至亲,但毕竟跟女婿只是in –law的关系。小两口结婚时间不长,我们的到来打破了他们刚刚过了磨合期的简单而稳定的家庭结构,代沟加上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又每天彼此朝夕相处,分歧矛盾在所难免。因此,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们不是这家的主人,我们只是来帮忙救急的,要像保姆那样回避“主人”的隐私,不干涉“人家”的内政。有意见分歧时,要听从小两口的。

      “尊老”固然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尊老必须发自内心,强求不得。前题是,我们自身的修养、智慧、学识、情趣、言行,值得孩子们“尊”了吗?要让别人“尊”,咱们自己首先要自尊自强。

      “老”不是资格,不是被尊重的必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倒意味着处处都out了,所以要时刻警惕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年青人,更不要想去干涉改变他们,却要尽量紧跟时代的步伐。

      “老”也不等于对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滥用子女的时间和精力,倒要对子女乃至任何人的帮助满怀感激之情,而且凡事尽量自己搞定。如果可以的话,对别人要常伸出援手并不求回报。

      在加拿大,“养老”早已政府化、社会化。这里的税收这么高,孩子们交给政府的税很大一部分花在咱们老人身上了。现在咱们在这儿享受着包括免费医疗等的各种福利待遇,有不少的老年活动场所,将来还可进养老院,只要活得足够长,还能奢望享受到加拿大的养老金。

      换句话说,孩子们已通过纳税的方式对咱们尽了一份孝心,奢望能像几十年前中国传统的晚辈那样和自己的父母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对老一辈照顾得面面俱到,是不现实也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应该把生命的繁衍当作对下一代的恩赐,“孝”不应成为他们的压力,而应是亲情的自然表达。

      “孝顺”实际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宗法关系的产物,其内涵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更是不可逾越的等级桎梏,这个被以“孝顺”治国的封建统治者无限拔高的观念早就随着工业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过时了。西方国家一向注重培养公民独立自由平等的意识,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也是平等的。固然,《圣经》也要求子女要honour父母,但那绝不是像巴金小说《家》中那个对高老太爷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觉新似的“顺服”。

      现当代,继续维持那种宗法父权思想,与西方价值观不符,也与历史潮流不符。因此,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坚持让孩子们固守这样的孝道,怎么可能与子女搞好关系,怎么能不自寻烦恼?

      事实上,移民加拿大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养老的问题,在加拿大这个福利国家,完善的养老制度足以使老年海代摒弃“养儿防老”的旧的传统观念。

      我们需要转变的观念还有不少:

      比如对待孙子女也要像西方人那样尊重孩子们,不能像有些中国人,把孩子看做私有财产,或娇宠溺爱或严苛虐待随心所欲,而是视他们为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把他们当做亲密的朋友,他们只是上帝暂时寄存在他们父母那里的天使。

      西方人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从出生不久就独住婴儿屋开始,直到上大学鼓励他们勤工俭学,至少日常的零花钱要自己去赚。西方的父母认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努力地完成学业,对自己更负责任,如果孩子们没有付出,就不了解教育和金钱的价值。看到现在一些大陆来的小留学生们的,特别是那些纨绔子弟种种不堪的表现,我们不能不承认西方人的做法非常正确。

      再比如,西方人对家庭的理解也与咱们不一样,在西方子女一旦成年、成家,就和父母是完完全全的两家人,双方到彼此家都是作客,很少长期在对方家居住。

      在消费观上,咱们老年人尤其应向西方人学习,摒弃中国人只重存钱不重花钱的旧习惯。

      总之,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咱们同子女的关系密切相关,也与咱们自己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老年海代如果能转变落后的传统价值观,适应并跟上新国度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就易于和子女搞好关系,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

      如今,三世不同堂已成了世界潮流。老年海代尽量不与海一代、海二代同住一个屋檐下,这是我们和女儿女婿早已达成的共识:他们说,他们宁可累些,也更愿意过自己的小家庭生活;我们说,我们老两口更愿意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过无比自由的二人世界。

      所以,我们早就认定,我们虽是来跟女儿“团聚”的,住女儿家却只是暂时的。

      几年前我们就把国内的房子卖了,在女儿家附近的apartment买了一套两居室。

      女儿的老二刚两岁半,她们就执意把孩子送进了kindergarten,(老大也是三岁就上幼儿园了),我们也就搬出来独住了。我们老两口和女儿的公公婆婆轮流在女儿家共住了六年(对于她们小两口来说,已经足够长了),帮着照看了两个海二代,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在女儿的公公婆婆也和我们一样,住在女儿家附近。

      周末,我们和亲家轮流让女儿全家来家里吃吃饭,聊聊天。遇到较重大的节日(加拿大这里各种莫名其妙的节日实在太多),女儿女婿也请我们四位老人到她们家团聚。平时遇上堵车,女儿女婿一时下班赶不回来,我们就去帮着接接孩子。万一孩子感冒发烧上不了学了,我们也帮着照看一下。

      现在虽然我们与子女近在咫尺,但除了经常互通电话,还时时互发email,互通各种信息,有时还在网上谈谈心。所以虽未“三世同堂”,却与子女,孙子女之间保持着零距离,随时联络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毕竟亲情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之一,是心灵寄托的温馨港湾。

      当然,与女儿分开居住对你们来说是几年以后的事,但我以为,你们和女儿双方现在就应有这样的共识和筹划。

      除了东西方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差异外,语言障碍以及缺乏社会交往也给老年海代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不适和不便,但克服的办法很多。

      这里的教会比在国内的更自由开放,教会生活不仅使我们生活得平安喜乐,也使我们变得更崇高,更有爱。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爱的港湾。真爱能化解任何小小的家庭矛盾。所以我们即使在搬出女儿家之前,无论多忙多累,每到主日必去参加教会活动,我们的教会生活从未间断。

      如在前面我提到的,西方人从小就被培养了独立意识,独立自主的生活同样应是咱们老年海代的生活准则,直至不能自理的那一天。而捡起多年不用的英语是自立自理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基本英语,才不会像有些老年海代那样,连门都不敢出,连坐公交车的胆量都没有,一旦出门就只能口袋里装着电话号码和地址卡片,心里怀着对语言障碍的恐惧,眷恋着国内抬脚就上街的自在生活。

      自搬出女儿家后,我们每周一到周五都去linc班学英语。我的英语虽然有些基础,但“听”“说”不行,属哑巴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坚持看英语电视节目,我已从开始的三级班上到现在的六级班。在我现在的班里,新移民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原本在各自的祖国职业多是律师、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等,学历也是硕士居多,还有少量博士,素质都相当高。跟他们在一起学习不仅感觉年轻了许多,而且身处多元文化中彼此交流,有着不可多得的收获和享受。虽然班里流动性很大,每隔几天就有一两个同学因为找到了工作而退学,但是新生源源不断,教室里天天坐得满满的,充满了生机。

      我先生以前是学俄语的,就从一级班学起。一、二级班里多是老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学起来比较吃力,但贵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初步学会了诸如天气,数字,钱币,食品,节日,问路等最基本的生活词汇和语句,不再是一个大字都不识的加国文盲了。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班里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增加了社会交往,缓解了在异国的孤独感。

      初步掌握了英语这个工具,现在我们外出、旅游、购物甚至看家庭医生时全都靠我们自己,不必依赖他人。

      这里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华人协会,我们所在地区的华人协会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她们为华人新移民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特别是各项耆老服务,还安排了多种文体活动。经常去华人协会和大陆以及港台的华人们在一起,可以重温同宗同族的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是排解寂寞的一个好方式。

      这里的图书馆特别好,不仅环境优雅,中文书报也非常丰富,并且每次能借一大堆图书,不限量。几年来我们看了不少大陆特别是港台出版的图书,开阔了眼界。

      身体健康是老年海代幸福生活的保障,也是海一代们最大的幸福和解脱。生命在于运动,我们每人都应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我和老伴是每周去室内游泳池游一次泳。

      我们还经常外出旅游,不言而喻,旅游能开阔眼界,调节身心,陶冶情操,感悟人生。趁现在还走得动,我们正在争取多走一些地方。

      总之,咱们老年海代要千方百计使自己的生活独立自主、丰富多彩,同时尽可能地充满智慧、情趣,潇洒豁达。

      最后,祝你们早日成行,来后尽快适应加拿大的新环境新生活,欢欢喜喜度过幸福的晚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来贴一篇别人的对这文章的评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先辈,

      文章写得相当好,言之有物。我最喜欢这样的文章
      关于“尊”“老”“孝顺”的说理分析,恰恰是小索曾想写篇文章来讲的,只是怕老人们看了不太高兴,所以没有动笔。由尊者开口,把话说明了,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我认为这篇是最好文章的理由。
      由此可见,人老得尊,源于“智”,而不由于“老”。 毕竟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养儿防老的年代。而年老昏愦,常常是造成儿女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如果老人顽固以老相抗,结果是以孩子们的幸福为代价的。中国的父母以父母关怀的名义不知坑害了多少年青人和家庭。这是我们这个文化的痼疾,不全怪每一个个人,但根除这些问题,还得要从每一个老年人觉悟性做起。

      从你的独立居住的决定看出,你是相当有观察分析能力的老人,也是有行动能力的人,不是普通知识分子可以做到的。因为其中的交流说服工作不是很容易的,如何让各方都满意,确实不是太好说这个话。而把这个话说圆了,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经常走动看望,说明老人认识水平,语言能力高于这帮所谓海不归(实则大多是棒槌,比废物强点), 让他们服了。

      说实话,海不归们流落在这里,就是海里生长着的水产品,活着没错,但没着没落的。借钱,没有,都是穷蛋。办事,他也是外人,不愔路,不成。英文一般,交流不行,低头干活,抬头没路,本质上和中国的民工差不多。中国人划三六九等,工人,农民,好像不好听,但说明他们有归宿。而我们这帮人,是没有归宿和归宿感的人。即使入了籍,选举时积极投票,但这都不能改变做为移民由于文化隔阂产生的求极限的感觉,逼近但无法达到。达到了,也是抱着别人的孩子瞎亲那种境界。

      而这种没着没落的状态,是这种制度为了很好的役使人民故意制造的。IT工业就是没有工会的,因为这行外国人多,年青人多,如上所讲,棒槌人物居多,不懂得保护自己,只信奉中国人的靠本事吃饭的老腐教条。这种没着没落的人能有好心情吗?表面上大家看起来都是挺好,换换工作听起来很好玩,其实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活,怎么可能有好心情对待自己以外的人。中国女人学东西神快,工作本事不一定大,但治老公的经术是中西合璧,无坚不摧。 对付自家老婆,已经足以耗尽中国老公的技术和耐心,再加上老人,您说结果会怎样?十有九家搞不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不服我的论断,从周围人中算起,找能够说真话的人机智的聊,你总能听出些什么。

      您们的老年比我们的老年要幸福得多, 也比大多数美国老人幸福得多。我们的老年才是真正的油尽灯枯----不再能干活的时候,自信心一落千丈。即使退休,也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悲子都是在工作奋斗,根本没有学习过如何生活,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生活。虽然言之尚早,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小索说话的准头很大。

      “母奶”?!向上看,是不是她们的白发也比国人同龄人多啊?哪头母牛被追着跑着还能下奶啊?美国母亲只有两星期假期!而这还是当年的美国工人阶级在国际共运高潮中争取来的!

      如果不是怕穷怕受欺负,懦弱的书呆子们谁会愿意远涉外乡过这没着没落的生活?回去趟水的又有多少折羽而归甚至归不来了!如果再被老婆丈母娘大人看不起,中国最后的好男人恐怕要恐龙了!

      你们现在所拥有的是百分比4个9的美国老人都是得不到的,它比黄金还珍贵。

      与其说文化差异,不如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种存在,在这个社会,都是是市场环境下人们的自我适应自我调整的结果。任何外来添加都会引起反弹,打乱平衡。 毕竟,老人来美生活,也是出国啊!

      我说的很罗嗦,让您费劲看, 对不住。有些话感觉太重,但本自学术讨论的目的,请原谅。

      虽然本文与主题有些差异,但由于主题本身不是圈死的,只是个范围(只谈海一代也行吧!),所以不算离题,我强烈推荐此文,给海不归和海老们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若非为了孩子,哪个男人怕女人。。 MIL + LP 绑一起也不是个 。
        • 小孩子是你自己选的,永远是你的,想甩都甩不掉! 一个女人同你结了婚,就被称为老婆。天下女人大把抓,但只有一个女人叫“母亲”! 嘿嘿。。没长JB, 就别找理由。。哈哈。。认命吧!
        • 没有仔细读你的每片文章, 但大致看了一些.其实你的问题很普遍也很好解决, 让你妈回去就可以了.你LP容不下她. 如果你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 如果不能忍, 就只有离婚了, 这种情况我也见了好几起了,但你要狠的下心,最后爽的只有你.
          • 基本上, 也就是针锋相对,鱼死网破。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否则, 枉活一世
            •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男人嘛,如果不是原则上的事,就多让让吧.
            • 打吧! 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嘿嘿。。
          • 在书生眼里是普遍的。可在农民的经历里还没见过,谁家老板会对着员工的父母骂街? 嘿嘿。。如果还想过,无赖只能用暴力解决来,开打吧。。如果不想过,乐呵呵地,带着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称为母亲的女人拿package 找新工吧!
            • 您这两天咋啦?开始宣扬暴力了. 先说明一下我说的"普遍" --泛指婆媳不和这种现象很普遍, 并不是说骂街和其他的一些极端表现方式很普遍.
              • 三堆说的对。 对着一个处处陪小心的婆婆骂街发飚,不是婆媳矛盾,是 人性
              • 哦,理解错了!因为,婆媳共同拥有一样东西,有摩擦很自然!而且,明白这个道理,很容易解决摩擦。但当着老人家的面骂街,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嘿嘿。。对不懂礼的人,除了暴力。没有其他可选!哈哈哈
                不信,打得它半夜做梦都能吓醒,你看看还有没有这类事情!棍棒有时候,很关用滴
                • 开玩笑,for fun? 别忘了这是加拿大,是2013年。楼上似乎活在100年前的中国。难道你们家的矛盾都是通过暴力解决的? 暴力和离婚都不是好玩儿的。No fun.
                  • 正常家庭应该是一个"避风港"!不论是何时,还是在哪里。家庭里都不应该有暴力存在。对自己配偶的父母恶语相向,不是暴力吗?嘿嘿。。打!是示弱的行为。但有时是非常必要滴。尤其是楼上的案子。哈哈哈。。打出一个新开端!
                    • 不正常的家庭就能打正常了?结果很可能打来警察,打上官司。你的"哈哈"让我觉得你不过在寻开心而已。
                      • 哪当然啊!是一种可能性。 不在“战火”中“消亡”,就在“战火”中“重生”!还能有啥办法? 嘿嘿。。当然喽,母亲的眼泪是不值钱的。。。哈哈。。如果是这样何必去养孩子
                        • 母亲的眼泪打在儿女的心上。虐待婆婆不能容忍。但是,武力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年人哪那么容易屈服于武力?以力大来欺负弱小?这就是立法的原因。
                          • “立法”是文明写给野蛮粗野的行为准则。但惩治野蛮粗野的行为,出了暴力,没有其他可选的!当内部矛盾不可调节是时候,外部力量(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嘿嘿。。楼上那个“无解~~" ,要是还能看到“母亲的眼泪”,那就打吧!狠狠地打~~
                            警察会来, 法庭一上。。矛盾交出去。。。不论结果如何,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新家庭会诞生。。。

                            打吧~~~!狠狠地打!
                            • 不知无解怎么看,我个人反对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建议。不只是引来警察、官司的不利和被动,打得鸡飞狗跳,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阴影?暴力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另外,何以见得动武的话,男的必赢女的必输?力气不及还有工具和武器吧?如果逼得女方动用了武器,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 他能咋看?您以为这建议他有包能接受?嘿嘿。。家暴(如核战争)是没有赢家的,但可以创造一个重建的机会!口口声声为孩子?巢都歪的去了,还在装样子想着蛋?这类囫囵的所谓家庭,只是为社会输送垃圾而已。做给孩子看(让他们知道凡事有底线),也要狠狠地打
                                嘿嘿。。。。打吧!!!
      • 人老得尊,源于“智”,而不由于“老”。很认同,希望当我们老去的时候,衰退的是身体,而不是智慧。
    • 老人写得真好,有这样的老人是儿孙的福气,但那片评论写得是什么呀,乱乱的
    • 写得不错。但关键一点是独生子女, 如果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情况还会更加复杂的。
    • 这位老年海代的想法没有代表性. 有多少家老年海代把国内房子卖了,在这里买房子, 独立生活, 外出旅游.....
      三个家庭能都这样相处, 当然理想, 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父母一代不缺钱而且不在意把老窝给端了. 如果不能, 有几个子女家庭(工薪家庭) 能负担这种生存状态?? 还不是混在一起, 要不就是坚持着, 要不就最后都弄散了.
      • 确实是这样的,我认为这也是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我贴了那篇别人的评论。
      • 这里大多数移民老人都有退休金的吧,有的多,有的少。少的也有2,3千人刀吧,2人也有近千加元每月。但有多少老人有觉悟把钱拿出来自己开销的。都是开销子女来,自己钱存着。还有吃用这的子女,补贴国内子女的。这是啥逻辑啊。
        • 简单~~~1,对未来没信心。。2,手心手背都是肉 。结论: 人老了,没银子,太痛苦
          • 既然手心手背都是肉,就应该在支付完自己的费用后,两边都平等对待。
            • 虽然都是肉,问题是手心和手背的皮不一样厚!哈哈哈。。在大家庭里(社会也一样),弱者总是需要额外照顾的嘛。。。少生孩子是正途!
              • 手心和手背的皮不一样厚,说得正是我以前想说的:我妈对我弟那就是手心的爱,我弟给她巴掌都不care;我妹对她再好,也就是手背那一点点皮的爱,年轻时皮还厚一点,年纪大了皮皱了枯了,越是比不上手心厚了。
                • 哈哈。。人到中年还争宠? 这就是儿女成群的好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