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都是以前非主流边缘化地区的陋习俗,却被用来诬蔑中国文化---自梳女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又叫“买门口”。“买门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梳女找一个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双方拟定协议。一般是男方同样给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亲人后,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长期给婆家提供费用,所提供费用的数目一般不少于男方当初给的聘金。另外一种是找一个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幸福家庭 / 给大家扫扫盲,虽然不是最正确的,但是目前比较客观研究历史的
    • 趣谈古代婚姻制度(上)
    • 趣谈古代婚姻制度(下)
    • 继续学习,觉得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受聘礼就是卖女儿的同学最好看看。《礼记·昏义》
      • -婚礼习俗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华夏婚礼基本仪程释义:   
        【婚前礼】  
         
        纳采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问名 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來後占卜成婚與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纳吉 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釆。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纳征 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币,意为彩色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可见先秦的彩礼是很简单的,士大夫仅仅只用不过五两彩丝加上一对鹿皮。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要实际多了,还包括饰物、绸缎、牲畜或现金等物。聘礼开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难有定数。至此,周礼取聘礼的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图。隋唐聘礼固定为九种,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请期 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亲迎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在新娘上车时,还要亲自把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礼即告一段落。     

        【正婚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礼没有这一项)、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馂余设衽几项。   

        拜堂 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沃盥 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周制的沃盥礼节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对席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合卺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由简到繁,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餕余设袵 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新妇之盖头,此时侍人持烛而出。此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   

        【婚后礼】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四: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妇见舅姑 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妇拿着盛着枣、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寝门外等待。盛有“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妇馈舅姑 根据《礼记》,“妇馈舅姑”之礼是随着“妇见舅姑”之后的,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之后有“舅姑飨妇”之礼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的是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将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该俗应是后世的演变发展。     
        舅姑醴妇 “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 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一献之礼: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这么合起来叫作“一献之礼”。在“献”的环节中,有洗爵的步骤。公公在洗爵于南,婆婆洗爵于北。     

        一献礼成后,本别下阶。《礼记·昏义》记:“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至阼皆,以着代也。”按照旧时的民居结构,西阶为宾位,阼阶为主位,新妇从阼阶下来,表示从此之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庙见成妇 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自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

        “成妇”“成妻”之辨  
        “成妇”是指成为男家的媳妇,“成妻”则指作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汪中,郑珍,等清儒仔细考证了《仪礼·昏礼》的仪节和称谓,又从《曾子问》分析订婚和解除婚约的种种可能性,目的在于探究:婚姻关系何时成立?因为他们关怀的是一个当时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室女守贞”。“室女守贞”就是所谓的“望门寡”。当一个女子订了婚,还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这样的一个“许嫁女”,能否另许夫家?还是得嫁去夫家奉养公婆,过继个孩子承继香火?与该男合葬?基本上,主张室女守贞者,表示他们认为成妇重于成妻,一旦订了婚(纳聘),婚姻就成立;反对者则坚持有亲迎合体之实,婚姻才成立,翁姑媳妇关系才成立。在清朝,因“室女守贞”获颁牌坊的数量很多,经考证,“夫”之称谓的出现,得等到亲迎之夜,婿入妇之寝房、妇言“若非我夫,焉入我室”时才出现。换言之,“夫妇”一词的成立要等到行过亲迎礼、喝了交杯酒、有“合体”之实时才成立。既然没有夫妻之实,又何来守寡、殉葬、侍养公婆?(节选自台湾学者 张寿安《我的清代礼学研究》 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5辑)   

        实际,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当的地位。而按照后世的逻辑,若新妇在未告庙之前去世,只能归葬于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员的地位,那么“室女守贞”“殉夫尽节”“未嫁奉养夫家”等习俗,不就非常没有道理吗?清代大行其道的“贞洁牌坊”不是成了黑色幽默么?这种陋习,实为中国文化中的变异成分,并不合乎华夏礼义。     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句话,所以中国为文明礼仪之邦不是徒有虚名。据说日本人自宋代之后不承认有中国,不是没有缘由的。
        实际,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当的地位。而按照后世的逻辑,若新妇在未告庙之前去世,只能归葬于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员的地位,那么“室女守贞”“殉夫尽节”“未嫁奉养夫家”等习俗,不就非常没有道理吗?清代大行其道的“贞洁牌坊”不是成了黑色幽默么?这种陋习,实为中国文化中的变异成分,并不合乎华夏礼义。
        • ok, 华夏礼仪宋代以后game over.
    • 惠安文化---类走婚习俗 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248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二、惠东地区婚俗文化的产生和变迁
        
        惠东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体现在奇特的服饰上,而且体现在奇异的婚俗文化方面,即长住娘家的婚俗。长住娘家婚俗的主要特征是: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在结婚的第三天就必须回娘家长住,直到怀孕临产时才能回夫家长住。在长住娘家期间,每年只在逢年过节和农忙季节才回夫家几次,一年大约十来天左右,即春节、元宵、端午节、七月半、三月种地瓜、十月种麦子时各回夫家一次,每次回夫家一般住两三天。长住娘家的时间要看女方怀孕的迟早,有的三年五载,有的十年八年,甚至更长。如果女方到了二十五六岁尚未怀孕,夫家可以给她抱养一个孩子,这样女方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住进夫家,因此,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许多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往往是抱养的。长住娘家婚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特别是经过解放后半个多世纪的移风易俗之后,仍然保存着,是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源的。

       (一)长住娘家婚俗文化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惠东地区长住娘家婚俗的形成,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当地男女自然分工产生的必然现象。
        1.结婚后夫妻不能过早发生性关系是长住娘家婚俗得以存在的主要原因。惠安女结婚当天,要由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花四个小时给新娘梳一个漂亮的头饰。这种头饰对新娘的新婚之夜起监督作用。据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新娘在结婚的三天三夜里通常只是半躺半卧甚至干脆坐着,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如果婚后过早怀孕则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长住娘家可以避免新娘过早怀孕。
        2.早婚与包办婚姻是长住娘家婚俗得以长期存在的另一原因。惠东一带盛行早婚,十六七岁结婚的现象很普遍,更早的也有,早婚现象又与娃娃亲密切联系。惠东一带有订娃娃亲的习俗,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由父母或媒人包办订娃娃亲。一般到了中学阶段,父母就会着手为子女操办婚事,一是“早完婚早了却心愿”,二是担心聘金彩礼高涨。由于早婚,不少新娘新郎都还年少无知,不知结婚的含义,更少有夫妻之情。夫家的陌生与娘家的亲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不住夫家住娘家也就很自然的。新娘喜住娘家必然对长住娘家婚俗的保留起重要作用。
        3.男女劳动分工是长住娘家婚俗得以长期保存的重要原因。由于惠东一带是以渔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男子以海上捕捞为主,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在海上作业,操作在渔船上,往往一去就是大半年。男女结婚之后女方即使住在夫家,夫妻也很少有时间生活在一起,与其孤独地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不如住在有着浓厚亲情的娘家来得自在快乐。而且,惠安女以吃苦耐劳著称,男子出海捕鱼,女子成了农副业的主要劳动力。这样勤劳能干的女子一旦离开娘家,显然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劳动力,对娘家自然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娘家父母也希望女儿能在娘家多留几年。一方面是女孩婚后喜欢回娘家住,另一方面是娘家在经济上也需要女儿留在娘家,长住娘家婚俗长期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4.文化素质偏低也是长住娘家婚俗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惠东一带文化水平较低,加上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使得这一带女子受教育程度偏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惠东7个乡镇妇女文盲率高达90%。许多家长不让女孩读书,而是早早让她们跟长辈一起劳动,或在家做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因为文化水平低,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机会相对较少。她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父辈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和灌输,长住娘家的婚俗当然很容易为女孩子所接受。
        
        (二)长住娘家婚俗的保留和变迁
        尽管惠东一带长住娘家的习俗还存在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更新,长住娘家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对长住娘家习俗的看法、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新婚夫妻的性关系不再苛求,对新娘到夫家的时间不再严格要求,而是采用比较宽容的态度默认。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原来存在的一些婚姻陋习的危害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我们走访了一位70年代出生的娃娃亲的受害者刘先生,他告诉我们,他读初三的时候,刚过17岁,父母就要求他结婚,女方就是父母原来订下的娃娃亲。他当时坚决不同意,但是父亲一直哀求,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只好同意。结婚后,夫妻一直无法培养起感情,相反的,还经常吵架。他们的痛苦父母全看在眼里,后来只好同意他们离婚。为此,他的弟妹的娃娃亲也都退掉,父母不愿意弟妹也走哥哥的老路。由于娃娃亲,当地的离婚率达30%。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有90%以上是订娃娃亲的;80年代出生的有80%以上订娃娃亲;90年代后,娃娃亲现象才逐渐消失。主要是娃娃亲的危害性逐渐被家长所认识。娃娃亲逐渐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惠东一带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用再担心儿子因为贫穷而找不到老婆,加上娃娃亲的实际危害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娃娃亲也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2.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普及,多子女的现象逐渐减少,加上家庭经济的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是必然的。执行计划生育之后,多子女家庭逐渐减少,一般都为两个孩子,加上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重男轻女思想明显弱化。在我们的走访中,当问及假如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你是选择让男孩读书,还是让女孩读书?被访者都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提问的:“哪个会读书,就选择哪个,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这种变化是非常可喜的,原来那种“认为女孩迟早是别人的人,花钱供其读书,还不如早早让她干活,为家里多挣点钱来得合算”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淘汰了,女孩读书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女孩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杜绝早婚早育现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新思想新观念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是立体的,人们可以多渠道获得各种信息、知识、思想观念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一切对惠东一带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强有力的,现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在对他们特别是惠安女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现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接受了下来,自然对本地的婚姻陋习产生排斥而加以反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惠东一带的婚姻陋习正在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越来越文明的婚姻习俗,长住娘家的婚俗在新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也在改变着原来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人性、越来越符合婚姻法的要求。
        总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信息渠道的拓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幸福理念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进步的、积极的,反映在对惠安女民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因素在增强,消极的因素在削弱。惠安女服饰将作为中国服饰艺术奇葩越发美丽娇艳;惠安女的婚姻方式和婚姻生活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越过越美好、越来越幸福;惠安女的优秀品格必将随着惠安女形象的广泛传播而发扬光大。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文化边缘地带的风俗往往相近,另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的地方,这在古代的中国绝对非主流,但他们的文化却与现今的中国丑陋现状和其相似。也是大家错误观念的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e48ae40100048g.html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特色的莆田男人和女人(2007-04-04 18:47:39)转载▼标签: 莆田男人特色二奶 分类: 那城市,那人
        特色的莆田男人和女人

        文/死疼疼

        说不好是风俗败坏还是风水不好,莆田男人有钱的就包二奶,没钱的招妓女,我曾经说过,莆田一个开拖拉机的男人,如果他一天能赚一百块钱的话,那么他可以拿五十块钱去嫖娼。像他们这种开拖拉机的不一定天天有钱赚,没有钱的日子回家睡老婆……

        一、莆田男人的尊贵身份

        莆田男人大男子主义,每个人到莆田后都会这样评价莆田的男人,包括莆田男人自己也是这么认为。莆田男人打从娘胎生下来就明白一个道理,下面带把的都叫老子,就连“奶妈”(奶奶和妈妈)也要让三分。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坐在餐桌上吃饭,而妈妈和其他女士们只能在另一张小餐桌用餐。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爷,不管在家排行老几,他吃着好吃,姐妹们睁大眼睛看着;他玩着玩具,姐妹们边做家务边羡慕着;他穿着新衣,姐妹们正在试穿别人穿过的衣服;他笑着,姐妹们哭着;只因为他可以站着撒尿,姐妹们只能蹲着嘘嘘。

        男尊女卑比例到底有多严重,你只要站在妇产科门口就知道,生儿子的喜眉笑颜,生女儿的必定愁眉苦脸。我曾经在医院看到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位老太婆坐在医院的楼梯上唉声叹气,并不时的用手背擦一下眼泪。旁边有一个妇女拿着一个碗劝她吃饭说,不要想得太多,不管怎么样,饭还是要吃的。老太婆犹如遭遇到很大的刺激摇摇头说,我不吃,我吃不下,真的吃不下。

        不知情的人一定会以为他们家死了人或是谁得了重病,仅仅是因为她媳妇生了个只能蹲着尿尿的女儿,我曾经听到几个妇女抱着一个刚生出来的小女孩,骂她那是妓女生的。如何重男轻女在孩子满月分红蛋时更为明显,生男孩子会大摆酒席,蛋分得也多;生女儿大多随便摆一两桌,蛋也比较少,因为分蛋时别人肯定会问,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

        我曾经说过莆田男人很懒,在整个莆田当中几乎找不到几个男人做饭洗衣洗碗,其实很多莆田男人做饭是很好吃的,但这是莆田女人的专利,偶尔也能逮到那么一两个,而这种男人在家里绝对是没有地位的,并且是被人称作‘妻管炎’的窝囊废。

        莆田很多地方男人都有钱,他们都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暴发户,比如在东庄镇,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百万、千万富翁。不可否认莆田男人脑子好用,非常有事业心,他们被全国人民称作有犹太人的精明,但莆田男人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也低俗,如果你在南京大街上,看到一个男人穿着拖鞋开宝马车,那一定是莆田东庄人。

        我一个朋友评价宝马车和奔驰说,开宝马车都是一些没有素质的人,开大奔的大多修养比较高。因为莆田这些暴发户都喜欢开宝马,大奔的外型相对比较低调。

        春节,莆田男人都开着名车回家过年,但他们不住家里住,大多在酒店里包月开房,从年底二十到正月十五,你在莆田是不可能找到酒店开房的。跟他们吃饭是最令人头疼的,占着财大气粗对着服务员大吼大叫,站在他们旁边,我经常被羞得脸红耳赤,等他们骂痛快了前面走掉,我在后面道歉。

        二、莆田男人的传统美

        莆田男人自出世以来就肩护着传宗接代和光宗耀族的重要任务,并且拥有优良的传统美德,许多富裕的镇上和村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儿女满楼。我为什么要说“满楼”?因为他们有钱,房子都盖得跟别墅似的,一层楼住一个老婆,每个楼里都有儿女,不是一任,是每层楼一个老婆,同时拥有几个老婆的。死疼疼在这里绝对没有满口胡言八道哗众取宠的意思,每一句话都要为我一个写字人身份负责,曾经某报和电视台报道过莆田一个男人和三个老婆在一个桌子打麻将,去年,我也认识了这位人物,他的外表很帅,谈吐举止得体也有异于莆田那些暴发户,他的三个老婆共为他生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三个老婆全都没有结婚证。

        此“美德”以东庄和忠门人为首榜,他们娶老婆不叫娶,叫买,谁家钱多,谁娶的老婆就多就漂亮。他们的聘金最低6万-100万以上,莆田很多较穷的镇纷纷把自己的女儿嫁入豪门之家,即使都知道自己的女儿将来是“大少奶奶”,下面还有“二少奶奶”“三少奶奶”。他们的生意做遍全国各地,他们的老婆也漫布在全国大地,他们每呆在一个城市都可能拥有一个“老婆”为他生儿育女。从此以后,那些“老婆”犹如皇帝的妃子们,望穿秋水等待他能够再临宠一夜。

        说不好是风俗败坏还是风水不好,莆田男人有钱的就包二奶,没钱的招妓女,我曾经说过,莆田一个开拖拉机的男人,如果他一天能赚一百块钱的话,那么他可以拿五十块钱去嫖娼。像他们这种开拖拉机的不一定天天有钱赚,没有钱的日子回家睡老婆。我见过一个男人,他身体不太好在家呆着,老婆在外面赚打工赚钱,辛苦得要死一天才20块钱,而他却拿着他老婆赚来的钱买金项链送给发廊里的小姐。

        莆田男人虽然因“妻妾成群”而出名,但我说过莆田男人是很传统的,他们绝对不会轻易离婚。在我们村里,我活到这么大,才听说过一对离婚。每当外地的人说莆田男人包二奶很普遍时,莆田男人就会得意地说,莆田的离婚率是全国最低的。

        莆田男人为什么不离婚?莆田男人占欲心极强,比如古代的皇帝,他们睡过的女人谁敢要?除了打进冷宫,就算被逐出宫后也没有男人敢娶她们,大多又被皇帝派出的士兵杀死。所以很多莆田女人有个“活寡妇”之称,其中最大的原因还要算传统的莆田女人。首发爱我网:http://www.aiwott.cn/

        四、莆田女人的命运

        莆田女人相当于活在古代封建社会里,莆田女人红杏出墙的机率是微乎其乎,尽管我这个“文妓”在博客里摇旗呐喊像个解放妇女的妇联主席,而在我的骨子里头,我也是抱着始终如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决心。

        莆田很多女人都早嫁人,16岁到20岁为最高峰年龄期,在外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有些年纪适合在高中班级里坐的学生却已是孩子的母亲。莆田的女孩子是年纪越小越好嫁人,因为没有什么经历,什么也不晓得也好管理。

        莆田女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包括我死疼疼整日大喊女权主义,依然吃尽了四年的相亲苦头。莆田女人一辈子都活在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的日子当中,莆田女人没有自己的人生,她们的命运是跟随着丈夫的,首先是妻凭夫贵,如果丈夫有出息,她们在丈夫的几个兄弟当中也显得有地位。之后是母凭子贵,生女儿的莆田女人在家里就像是个犯了罪的人,讲话都不敢大声,尽管现在许多人都知道生男生女在医学和科学上面来讲是男人的问题,可在莆田,归根到底都是女人的责任。如果女人嫁到东庄,第一胎生出来不是男孩的话,丈夫很可能再娶第二个女人代替她。

        做女人难,做莆田女人更难,莆田女人的命运是很单薄,对于丈夫的其他女人,大多是睁只眼闭只眼,没有谁敢闹离婚。对于她们来说,一个男人就是她的一生,离婚在她们眼里是一件非常不耻的事情,以后出去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有良心的男人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没有良心的男人一年到头不回家,连钱也不给家里。

        莆田女人很贤惠,很多莆田女人不知道什么叫作娱乐?有的一辈子没有进过舞厅和迪吧,一辈子没有进过酒店和饭店在,一辈子没有摸过扑克和麻将牌。除了80后的一些女生小混混,在莆田,敢在人面前抽烟的大多是妓女,

        福建一直流行一句话,好女不嫁莆田男,莆田男人不算是个好男人,但莆田女人是个好女人,也是个傻女人。我天生是挑刺的料,所以只找毛病不会说优点,朋友跟我说,一个客户跟他说,本来我觉得莆田男人不怎么样,看了你们莆田女人死疼疼的博客,我觉得你们莆田女人也不怎么样了?其实要真想知道莆田女人到底有多好,娶个莆田女人做老婆你就知道。

        疼某人今日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写莆田特色,前些日子曾在博客里写了一篇《莆田男人嫁不得的十大理由》后,莆田男人只差没有把我碎尺万段在莆田步行街上,有比较横一点的扬言要把我疼某人送到单面街(莆田扬名全国的妓女街)。得此消息后,我每日思三刻,出门戴墨镜,恐怕小命不保。其实我倒觉得没有什么,一夫一妻制后,这在我们莆田也算是一大特色,疼某人今天只是码两个字赚点小钱填肚子,还望莆田各位爷们手下留情,放我一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印象中潮州那边也不错哦,这是俺看江苏卫视《非常勿扰》了解到滴。俺说的是妻没有生儿子,就得允许夫包二奶去生。
    •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都是以前非主流边缘化地区的陋习俗,却被用来诬蔑中国文化---自梳女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由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又叫“买门口”。“买门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梳女找一个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双方拟定协议。一般是男方同样给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亲人后,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须按照协议的规定,长期给婆家提供费用,所提供费用的数目一般不少于男方当初给的聘金。另外一种是找一个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样要付给婆家一笔钱。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很长见识,楼主可以介绍一下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吗?
      • 这是你的研究课题啊!?
        • 看看一向反对走婚的楼主客观地介绍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应该会很有意思的。
          • 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在现今社会很容易走偏~~~
            • 是啊,现今社会结婚结着结着就变成走婚了。
              • 走着走着很可能就变成哪啥倾向了~~~呵呵
                • 嗯,走岔道儿了。
                  • 不怕, 条条道路罗马, 走累了最后还是要昏的~~~~~
          • 偶想认真学习走婚习俗,你开个讲座吧。走婚是不是走着走着就昏了?
            • 等楼主给你介绍,鼓掌先。
              • 你不敢讲,鄙视一把!
                • 如果楼主不敢讲,我再跟你讲。
          • 其实很多人都在走不同程度的婚,只是戴着不同的Mask.
            • 都是打着结婚的旗号在走婚。
              • 都是? r u sure ?
                • 哦,对不起,我错了。有些是打着结婚的旗号在卖淫。
                  • how much percent?
                    • 母鸡。
          • 偶坚决反对LZ涉及走婚课题,LZ不得侵权。
            • 你是外交部新任命的发言人?
              • 噢,跟他们学的。
      • 这个也差不多。
        • 现代的北欧人在学习古老的摩梭走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