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转帖】乌合麒麟老师,听说你也“辱华”了?———教科书的事,现在火热呀

https://mp.weixin.qq.com/s/AFMqJGQb86EVLMNdr_8KcA

说说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辱华”的事儿。


1


在日本近代史上,石原莞尔是一个挺奇怪的角色。
作为918事变的发动者,在咱印象,这小子中当然是个24K纯军国主义野心家、阴谋家一枚,妄图肢解中华,日本极端右翼分子里,似乎没有比他更右的了。
但特别奇怪的是,在日本通过九一八鲸吞整个中国东北的阴谋得逞之后,石原莞尔却仿佛变身和平鸽。在一片打了鸡血似的很有精神的“昭和青年”里,成天逆着潮流吆喝起“中日亲善”来。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新一代军国主义分子试图效法石原,想再给中国补一刀。石原一听说,就坐着飞机千里迢迢的跑来劝阻。
当时会见他的是武藤章,此公是后来东京审判时被送上绞架的战犯里级别最低也最年轻的一位。当听到他在陆大的“学长”石原前辈在那儿谆谆教导他:不要那么激进、不要过度挑衅中国、眼下日本最需要的是和平、是休养生息时。不耐烦的武藤章突然抬起头,反问了石原一句:“石原前辈,我们有什么错吗?我们不过是在学习您在满洲的壮举罢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刻的石原被当年的石原脸打的啪啪疼。他顿时就没话说了。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说过一句话:“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甭管他自己干的如何,金牧师这话说的确实有水平。
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大量石原莞尔那样想靠激进主义谋取暴利的“冒险家”,他们想的都挺好,觉得自己或自己的组织激进一把,赚个盆满钵满,然后“杀人放火受招安”,适可而止、及时从良,就能洗白上岸了。
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手段是种子”,激进主义这玩意儿,它自己是有生命的,它像一只野兽一样,你把它放出笼子,咬了一次人,再想把它关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没人咬,它就会咬你自己。所以历史上很多靠激进主义发家的阴谋家,最后都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商鞅作法自毙,周兴请君入瓮,石原莞尔被昭和青年骂成卖国贼,某报胡总编成了行走的五十万……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再补个新番——著名网红“爱国画家”乌合麒麟老师为“辱华教科书”洗地而翻车事件。


2



乌合麒麟何许人也,高情商的说,他是当下中国漫画行业新赛道的开创者。
与文字的宗旨好歹是力求陈述事实真相不同,漫画的核心,就是通过夸张、虚构场景等手法、突出所表现的人或事的某种特质。一个社会如果比较有幽默感,并且对言论足够宽容,那么被画的人看到了以后可能也就笑笑算了。但如果反之,那么讽刺漫画家的每张画,都可以被认为是诽谤和污蔑,那画家就相当于天天在开地图炮,等着被人告污蔑诽谤,甚至直接封杀。
所以漫画人人喜欢看,但讽刺漫画,尤其是时事讽刺漫画,这玩意儿原本是只能生长在西方的一朵奇葩。在咱这边说个“经济学家”的奇葩发言都会被其学校告到404的情况下,就别想了。
但乌合麒麟老师高就高在,在这么艰难的绘画者生存环境下,他居然能精准发现“行业痛点”,将封口转化为风口,并当好那只迎风起飞的风口飞猪。
他的方法是来个脑筋急转弯——国内的时事新闻我画了有人跟我急,那我专心找国外的茬总可以吧。于是什么澳士兵屠杀阿富汗儿童啊、疫情是美国恶意投毒啊、西方经济濒临崩溃啊……反正国内“爱国青年”想怎么看世界,他就顺着怎么画。
对国内负能,我视而不见,对国外负能,我重拳出击!
乌合麒麟老师想的显然很通透——反正那帮老外被这种讽刺漫画讽刺多了,画的再狠他们也不会急眼,再说真要急眼了,岂不更在粉丝中凸显我“与境外势力作斗争”的光辉形象?双赢啊!
于是三弄两弄,竟被他搞成了。仅在微博上就吸了近300万粉丝,但凡出手一幅画,就有拥趸在下面很兴奋的讨论怎么天诛国贼、踏平四海。
但火是火了,我却依然觉得,乌合麒麟老师作为时事漫画家是不够格的。因为他并不能真实的把握时事真正的内核矛盾,并将之准确、适度的艺术化。他对这个关键分寸“把握不住”。之前没有翻车,仅仅是因为画的都是外国,极端一点也没人管,反而能在国内吸一些更极端的粉丝。
可一旦他画点国内的事儿,立马就翻车了。
你看前两天他画上海抗疫,弄了这么一幅画。
结果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乌老师此作品犯了众怒,底下的评论都是这样的。

嗯,“宫廷画师”,我觉得这个评价挺中肯。若说乌合麒麟老师像哪位画家,我觉得他最像毛延寿——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大画家毛延寿,而是马致远的元杂剧《汉宫秋》里那个“宫廷画师”毛延寿。
这两位的共同特点,就是明明是画家,却画画不老实,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曲笔”迎合看画者,并为自己谋取暴利。
《汉宫秋》里毛延寿那么画,是因为他觉得汉元帝会喜欢,自己能受贿。
乌合麒麟老师这么画,是因为他迎合国内激进愤青们会喜欢,自己能火。
但一旦他们把心思揣摩错了,在不该用笔的地方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就离翻车也就不远了。你看毛延寿最后,不久被汉元帝砍了么?让你瞎点什么“伤夫落泪痣”?
不过,谁也没想到,乌老师的“伤夫落泪痣”,竟还不止“上海抗疫”这一点。

3


从昨天开始,不知道怎么了,#人教版数学教材#突然引发了争议,并且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说该教材的插画与老版插画相比,存在明显的审美差距。
也确实,从“检举”网友贴出的插图看,这位给教材插画的画家确实画术不敢让人恭维。里面的孩子都跟唐氏综合征患者一样,口歪眼小眼距宽,但凡在正经美术学院好好上过课,都不至于画成这样。
但简单的画术问题、或者画师的审美问题,显然不足以填满微博“忧国团”的碌碌饥肠。
在网络键盘纠察队就出场了,在他们煞有其事的条分缕析下,什么拜登、CIA、FBI、共济会,都来“共襄盛举”,参与到了向人教版教材编辑部进行“渗透”,妄图通过几张插画进行对我们祖国花朵进行辱华洗脑的这场大阴谋中来。



眼看这个事儿就要被网络公审实锤了,没成想一贯在此类运动中领军的乌老师突然站了出来,发表了长篇重要发言:
他这么一说,可把平素仰慕他的粉丝们惊呆了: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一贯深挖“昂撒匪帮”阴谋的乌老师,居然也为辱华找借口?洗地?

按照微博斗汉奸惯用的“吸血鬼逻辑”,敢为辱华者辩护的人,当然也辱华。于是“乌合麒麟辱华”、“对乌合麒麟失望”等词汇短时间内也上了热搜。
放了大半辈子鹰,到头来居然被鹰啄了眼。统领“爱国青年”们批判了这么久“反华阴谋”的乌老师,估计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在此话题上栽了的这一天。


4



但让我们来解一下这件事的几个谜。
首先,是上纲上线惯了的乌老师,这次为什么突然喊“就事论事”了呢?
道理很简单——自从上次“抗疫画”的风波以后,他应该已经感到:他曾推波助澜的某种民间舆论狂热风潮,现在已经卷到自己脚边,开始危及他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正常运行了。所以他要“兔死狐悲”。
诚然,所有艺术门类都需要其社会有一定的宽容,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才能发展。但如果在各艺术种类中做个“宽容依存度”排序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绘画>戏剧>文学>游戏>音乐。
与其他艺术形式要么让人很难抓住把柄(像音乐),要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等方式注释避险(像文学)不同。绘画作为一种纯视觉艺术,它的特点就是具有观众自解性和多义性。
这就导致了画家但凡粗心一点或者技术不过关,在画作上多画点啥、少画点啥、或者“画跑了”,在一个神经过敏的社会中就很可能落个身败名裂。
让列宾差点被“斯拉夫派”锤死的《雷帝杀子》。
我当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一个老海报画家。他就说,在某个特殊年代,最让他心惊胆战的就是画带有伟人的画作,一旦接到这种创作任务(当时还特别多),他就几天几夜都睡不好,快被逼出抑郁症来了。
因为他知道,一旦笔下失之毫厘,“画岔了”一丁点,印刷厂印刷出去,被“革命群众”挑出不妥来、举报了,那可就是万劫不复的杀身之祸。
你看,这就是画家在不宽容年代特有的苦逼之处,诗人一句“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就能站稳的立场。画家小心再小心,还是一不小心就碰雷。
所以“绘画是艺术花园里的娇花”,是最需要社会宽容气氛呵护的。理解了这个逻辑,你就能明白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帮人只能生活在欧洲,且必须是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
因为但凡稍早一点,你画最终审判,敢让耶稣和圣人们都不穿衣服?!早把你点天灯了。还艺术创新?创新个屁!
米开朗基罗的《最终审判》,还是教皇找人“P”过的,若放在中世纪,他要是敢这么画……够烧二十次吧?
乌老师毕竟也算绘画业内人,经过上次那一把群众批判,他应该已经感觉到了,眼下的这种舆论苛责氛围,是没法让人好好画画的。所以他赶紧喊“要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
但您早干什么去了?现在网上这种阴谋论横行、一帮人拿着放大镜找茬,动不动就往反华、辱华上扯的风气。也有您乌老师当初推波助澜的一份功劳吧?
你凭此爆红,如今看收不住、要惹火烧身了,才喊“婷婷”……
鼻涕进嘴里你知道甩了——乌老师,这是不是晚了点呢?


5



可能有人会说,小西,那你这也是在为人教版那套教材的插画洗地喽?
我在此严正声明,绝对没这个意思!
因为仅就网上曝出这些插画看,这个画师甭管“是何居心”,首先他的绘画技术实在太不合格了,或者根本就没用心画。
就拿被吐槽最热烈,给画中孩子安上一个迷之“下身凸起”的那副画来说吧……
就算同情者可以辩解说,那只是裤子褶皱“画跑了”。可就问一句,这幅画的问题就只有那一个么?你看那孩子的手,是在向S.H.E致敬么?
“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所以最大的问题,不是插画者有没有辱华,而是这么“superstar”的劣质画,又是怎么被这套教科书的编辑者选中,当成插画的?
这是给孩子的教科书啊,就不讲点质量品控么?
想象一下,你到书店里去买带插画的儿童书,看到这种洋溢着野兽派魔幻主义气息的劣质书,你会买吗?不会的,因为你知道这书买回去是要给你孩子看的,甭管里面的故事怎样,买这么套书回去,让孩子天天看,把他审美带魔怔了谁负责?换一本就是了。
甭管兔不兔女郎,这画也太让人“丑拒”了 ……
可是如果教科书如此,你和你家孩子就只能忍着。为什么?因为这是教科书,你没得选,书是学校发的,你说不好看,要换一本,老师能听你的么?
你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现在中小学教科书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半市场”。一方面,在插画、编排等环节上,它是有一定市场化的,就像乌老师说的一样,被交给一些画师或绘画工作室有偿负责。但另一方面,在需求端,它又是计划供给的,一个地方的孩子用什么教材,是被指定的。一旦选定,糙好就都是它了。
这种“半市场”就导致了那些画师一定不会对这单生意负责——既然压的其他生意还有那么多。而这些插画“画跑了”也一样能卖得出去,那当然是能搞快点就搞快点——笔下的人物管他像什么,画个初具人形不就行了么?应付差事么,要啥自行车啊!
所以魔幻的是,这些画师们画的也许还没网上那帮人挑刺挑的认真……
其实类似的粗制滥造,恐怕还不仅仅在教材插画上,前段时间不是有那么个新闻吗?某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有篇文章叫《后羿九日》(这名字也蛮魔幻的),前一句刚说了“江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后一句就讲后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写个几百字的神话故事,上下两句话都能自相矛盾,逻辑碎的跟车祸现场一样,谁看了都犯迷糊。
此次插画风波中,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的那些课本插画”。的确,无论是《闰土》还是《挑山工》,那些插画都特精美、漂亮。


可是,喜欢怀念过去的这些网友往往忘了,过去课本之所以有这些插画,其实只是旧时代的余音。
作为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当时画插画、编课本的那些老师,他们都被铆定在自己所从属的“机关单位”里,工资待遇就那么多,动也不动不了,分配给他们一个给孩子编教材的任务,于公有利广大孩子,于私能借此扬名,他们当然愿意认真负责的干——这跟现在的插画师们在市场体系下“计件”工作,那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
想看当年老师是啥工作状态,请移步《教师节,怀念曾与我“对线”过的第一个教师
但你想想,为什么同样的体系下,当时的英语教材编的就相对很拉胯呢?
永远是李雷和韩梅梅俩人在那儿跟机器人一样不带感情的站桩输出:“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
所有故事都写的毫无意趣,同样的单词量,水平永远比《新概念英语》差出20个新东方。

原因也简单,因为那会儿真正英语好、对英美文化有好的理解的人才,可都是香饽饽,就算不出国也都有高就,谁还在体制内吭哧吭哧给你这帮小朋友编教材?
真英语好的,当时都《北京人在纽约》。刷盘子呢,忙,勿cue。
所以“救救孩子”、给孩子一本好课本,绝不是一两个人上上心,负责一点,或者“斩断境外势力黑手”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有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系统,什么样的机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参见《老师,咱能不能正经上课?别拿乌克兰和孩子们开涮?》)
中国当下的中小学教材质量总出问题的原因既然在于“半市场”,其质量想要提升,方法就无外两种:
要么回归老办法,把相关人才都继续摁在体制内的岗位上,让他们安心干活。而至少目前看,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放弃整个市场,让整个社会转轨回到计划经济当中去。
要么,我们就需要更彻底的改革,让教材审核、遴选机制更完善。并且往让受众有更多选择的教材市场化那条路上走。这是欧美日韩走的那条路,这条路是与自由市场相配套的。
但不管走那条路,提高教材质量,给孩子一些好的插画,绝对不是能靠网上一帮上纲上线的家伙,靠揪斗几个“辱华阴谋团体”就能斗出来。
一出问题就“抓奸臣”“斗汉奸”,满世界找“反华势力的阴谋”。这种思维方式咱这儿很流行,南宋打不赢金朝,就骂秦桧“卖国”,鸦片战争打不赢,就骂琦善“卖国”。
可甭管当事人是不是真有心思“卖国”“辱华”,这种是把群体问题个人化,复杂问题阴谋论化的“斗争方式”,除了满足一些激进的愤青的自嗨,都不会起任何实际作用。
当然,乌合麒麟老师挨骂,还是活该的——谁让他当初自己也是靠煽动这种自嗨起家的呢?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以激进主义求爆火者,人必以激进主义集火爆之。
如此现世报,也算求仁得仁吧。
全文完
今天的音乐,是贝多芬的《月光》,没别的意思,只是说起小学课本插画,我就想起小时候让我结识贝多芬的这幅课本插画——
真正懂得鉴赏后,我确定这插画和那故事都是咱老师自己编的,因为情绪根本和老贝的这首曲子根本对不上。估计又是个中式“代圣立言”的童话故事。
但怎么说呢?我还是感谢这个教材的老师——至少,他们编的、画的很认真、很真诚、也很美,为我的童年打开了一扇窗。
然后,贝多芬那真正的《月光》,清朗的照了进来。
愿世上多一点这样的好插画家。
本文60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多谢了。
哦,对了,今天是我母校复旦的校庆日,祝母校生快,给我几位校友做了个文创推广,我自己觉得特别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三条看看——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转帖】乌合麒麟老师,听说你也“辱华”了?———教科书的事,现在火热呀
    https://mp.weixin.qq.com/s/AFMqJGQb86EVLMNdr_8KcA

    说说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辱华”的事儿。


    1


    在日本近代史上,石原莞尔是一个挺奇怪的角色。
    作为918事变的发动者,在咱印象,这小子中当然是个24K纯军国主义野心家、阴谋家一枚,妄图肢解中华,日本极端右翼分子里,似乎没有比他更右的了。
    但特别奇怪的是,在日本通过九一八鲸吞整个中国东北的阴谋得逞之后,石原莞尔却仿佛变身和平鸽。在一片打了鸡血似的很有精神的“昭和青年”里,成天逆着潮流吆喝起“中日亲善”来。
    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新一代军国主义分子试图效法石原,想再给中国补一刀。石原一听说,就坐着飞机千里迢迢的跑来劝阻。
    当时会见他的是武藤章,此公是后来东京审判时被送上绞架的战犯里级别最低也最年轻的一位。当听到他在陆大的“学长”石原前辈在那儿谆谆教导他:不要那么激进、不要过度挑衅中国、眼下日本最需要的是和平、是休养生息时。不耐烦的武藤章突然抬起头,反问了石原一句:“石原前辈,我们有什么错吗?我们不过是在学习您在满洲的壮举罢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刻的石原被当年的石原脸打的啪啪疼。他顿时就没话说了。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说过一句话:“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甭管他自己干的如何,金牧师这话说的确实有水平。
    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大量石原莞尔那样想靠激进主义谋取暴利的“冒险家”,他们想的都挺好,觉得自己或自己的组织激进一把,赚个盆满钵满,然后“杀人放火受招安”,适可而止、及时从良,就能洗白上岸了。
    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手段是种子”,激进主义这玩意儿,它自己是有生命的,它像一只野兽一样,你把它放出笼子,咬了一次人,再想把它关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没人咬,它就会咬你自己。所以历史上很多靠激进主义发家的阴谋家,最后都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商鞅作法自毙,周兴请君入瓮,石原莞尔被昭和青年骂成卖国贼,某报胡总编成了行走的五十万……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再补个新番——著名网红“爱国画家”乌合麒麟老师为“辱华教科书”洗地而翻车事件。


    2



    乌合麒麟何许人也,高情商的说,他是当下中国漫画行业新赛道的开创者。
    与文字的宗旨好歹是力求陈述事实真相不同,漫画的核心,就是通过夸张、虚构场景等手法、突出所表现的人或事的某种特质。一个社会如果比较有幽默感,并且对言论足够宽容,那么被画的人看到了以后可能也就笑笑算了。但如果反之,那么讽刺漫画家的每张画,都可以被认为是诽谤和污蔑,那画家就相当于天天在开地图炮,等着被人告污蔑诽谤,甚至直接封杀。
    所以漫画人人喜欢看,但讽刺漫画,尤其是时事讽刺漫画,这玩意儿原本是只能生长在西方的一朵奇葩。在咱这边说个“经济学家”的奇葩发言都会被其学校告到404的情况下,就别想了。
    但乌合麒麟老师高就高在,在这么艰难的绘画者生存环境下,他居然能精准发现“行业痛点”,将封口转化为风口,并当好那只迎风起飞的风口飞猪。
    他的方法是来个脑筋急转弯——国内的时事新闻我画了有人跟我急,那我专心找国外的茬总可以吧。于是什么澳士兵屠杀阿富汗儿童啊、疫情是美国恶意投毒啊、西方经济濒临崩溃啊……反正国内“爱国青年”想怎么看世界,他就顺着怎么画。
    对国内负能,我视而不见,对国外负能,我重拳出击!
    乌合麒麟老师想的显然很通透——反正那帮老外被这种讽刺漫画讽刺多了,画的再狠他们也不会急眼,再说真要急眼了,岂不更在粉丝中凸显我“与境外势力作斗争”的光辉形象?双赢啊!
    于是三弄两弄,竟被他搞成了。仅在微博上就吸了近300万粉丝,但凡出手一幅画,就有拥趸在下面很兴奋的讨论怎么天诛国贼、踏平四海。
    但火是火了,我却依然觉得,乌合麒麟老师作为时事漫画家是不够格的。因为他并不能真实的把握时事真正的内核矛盾,并将之准确、适度的艺术化。他对这个关键分寸“把握不住”。之前没有翻车,仅仅是因为画的都是外国,极端一点也没人管,反而能在国内吸一些更极端的粉丝。
    可一旦他画点国内的事儿,立马就翻车了。
    你看前两天他画上海抗疫,弄了这么一幅画。
    结果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乌老师此作品犯了众怒,底下的评论都是这样的。

    嗯,“宫廷画师”,我觉得这个评价挺中肯。若说乌合麒麟老师像哪位画家,我觉得他最像毛延寿——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大画家毛延寿,而是马致远的元杂剧《汉宫秋》里那个“宫廷画师”毛延寿。
    这两位的共同特点,就是明明是画家,却画画不老实,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曲笔”迎合看画者,并为自己谋取暴利。
    《汉宫秋》里毛延寿那么画,是因为他觉得汉元帝会喜欢,自己能受贿。
    乌合麒麟老师这么画,是因为他迎合国内激进愤青们会喜欢,自己能火。
    但一旦他们把心思揣摩错了,在不该用笔的地方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就离翻车也就不远了。你看毛延寿最后,不久被汉元帝砍了么?让你瞎点什么“伤夫落泪痣”?
    不过,谁也没想到,乌老师的“伤夫落泪痣”,竟还不止“上海抗疫”这一点。

    3


    从昨天开始,不知道怎么了,#人教版数学教材#突然引发了争议,并且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说该教材的插画与老版插画相比,存在明显的审美差距。
    也确实,从“检举”网友贴出的插图看,这位给教材插画的画家确实画术不敢让人恭维。里面的孩子都跟唐氏综合征患者一样,口歪眼小眼距宽,但凡在正经美术学院好好上过课,都不至于画成这样。
    但简单的画术问题、或者画师的审美问题,显然不足以填满微博“忧国团”的碌碌饥肠。
    在网络键盘纠察队就出场了,在他们煞有其事的条分缕析下,什么拜登、CIA、FBI、共济会,都来“共襄盛举”,参与到了向人教版教材编辑部进行“渗透”,妄图通过几张插画进行对我们祖国花朵进行辱华洗脑的这场大阴谋中来。



    眼看这个事儿就要被网络公审实锤了,没成想一贯在此类运动中领军的乌老师突然站了出来,发表了长篇重要发言:
    他这么一说,可把平素仰慕他的粉丝们惊呆了: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一贯深挖“昂撒匪帮”阴谋的乌老师,居然也为辱华找借口?洗地?

    按照微博斗汉奸惯用的“吸血鬼逻辑”,敢为辱华者辩护的人,当然也辱华。于是“乌合麒麟辱华”、“对乌合麒麟失望”等词汇短时间内也上了热搜。
    放了大半辈子鹰,到头来居然被鹰啄了眼。统领“爱国青年”们批判了这么久“反华阴谋”的乌老师,估计万万没想到,自己也有在此话题上栽了的这一天。


    4



    但让我们来解一下这件事的几个谜。
    首先,是上纲上线惯了的乌老师,这次为什么突然喊“就事论事”了呢?
    道理很简单——自从上次“抗疫画”的风波以后,他应该已经感到:他曾推波助澜的某种民间舆论狂热风潮,现在已经卷到自己脚边,开始危及他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正常运行了。所以他要“兔死狐悲”。
    诚然,所有艺术门类都需要其社会有一定的宽容,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才能发展。但如果在各艺术种类中做个“宽容依存度”排序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绘画>戏剧>文学>游戏>音乐。
    与其他艺术形式要么让人很难抓住把柄(像音乐),要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等方式注释避险(像文学)不同。绘画作为一种纯视觉艺术,它的特点就是具有观众自解性和多义性。
    这就导致了画家但凡粗心一点或者技术不过关,在画作上多画点啥、少画点啥、或者“画跑了”,在一个神经过敏的社会中就很可能落个身败名裂。
    让列宾差点被“斯拉夫派”锤死的《雷帝杀子》。
    我当记者的时候,采访过一个老海报画家。他就说,在某个特殊年代,最让他心惊胆战的就是画带有伟人的画作,一旦接到这种创作任务(当时还特别多),他就几天几夜都睡不好,快被逼出抑郁症来了。
    因为他知道,一旦笔下失之毫厘,“画岔了”一丁点,印刷厂印刷出去,被“革命群众”挑出不妥来、举报了,那可就是万劫不复的杀身之祸。
    你看,这就是画家在不宽容年代特有的苦逼之处,诗人一句“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就能站稳的立场。画家小心再小心,还是一不小心就碰雷。
    所以“绘画是艺术花园里的娇花”,是最需要社会宽容气氛呵护的。理解了这个逻辑,你就能明白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帮人只能生活在欧洲,且必须是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
    因为但凡稍早一点,你画最终审判,敢让耶稣和圣人们都不穿衣服?!早把你点天灯了。还艺术创新?创新个屁!
    米开朗基罗的《最终审判》,还是教皇找人“P”过的,若放在中世纪,他要是敢这么画……够烧二十次吧?
    乌老师毕竟也算绘画业内人,经过上次那一把群众批判,他应该已经感觉到了,眼下的这种舆论苛责氛围,是没法让人好好画画的。所以他赶紧喊“要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
    但您早干什么去了?现在网上这种阴谋论横行、一帮人拿着放大镜找茬,动不动就往反华、辱华上扯的风气。也有您乌老师当初推波助澜的一份功劳吧?
    你凭此爆红,如今看收不住、要惹火烧身了,才喊“婷婷”……
    鼻涕进嘴里你知道甩了——乌老师,这是不是晚了点呢?


    5



    可能有人会说,小西,那你这也是在为人教版那套教材的插画洗地喽?
    我在此严正声明,绝对没这个意思!
    因为仅就网上曝出这些插画看,这个画师甭管“是何居心”,首先他的绘画技术实在太不合格了,或者根本就没用心画。
    就拿被吐槽最热烈,给画中孩子安上一个迷之“下身凸起”的那副画来说吧……
    就算同情者可以辩解说,那只是裤子褶皱“画跑了”。可就问一句,这幅画的问题就只有那一个么?你看那孩子的手,是在向S.H.E致敬么?
    “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所以最大的问题,不是插画者有没有辱华,而是这么“superstar”的劣质画,又是怎么被这套教科书的编辑者选中,当成插画的?
    这是给孩子的教科书啊,就不讲点质量品控么?
    想象一下,你到书店里去买带插画的儿童书,看到这种洋溢着野兽派魔幻主义气息的劣质书,你会买吗?不会的,因为你知道这书买回去是要给你孩子看的,甭管里面的故事怎样,买这么套书回去,让孩子天天看,把他审美带魔怔了谁负责?换一本就是了。
    甭管兔不兔女郎,这画也太让人“丑拒”了 ……
    可是如果教科书如此,你和你家孩子就只能忍着。为什么?因为这是教科书,你没得选,书是学校发的,你说不好看,要换一本,老师能听你的么?
    你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现在中小学教科书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半市场”。一方面,在插画、编排等环节上,它是有一定市场化的,就像乌老师说的一样,被交给一些画师或绘画工作室有偿负责。但另一方面,在需求端,它又是计划供给的,一个地方的孩子用什么教材,是被指定的。一旦选定,糙好就都是它了。
    这种“半市场”就导致了那些画师一定不会对这单生意负责——既然压的其他生意还有那么多。而这些插画“画跑了”也一样能卖得出去,那当然是能搞快点就搞快点——笔下的人物管他像什么,画个初具人形不就行了么?应付差事么,要啥自行车啊!
    所以魔幻的是,这些画师们画的也许还没网上那帮人挑刺挑的认真……
    其实类似的粗制滥造,恐怕还不仅仅在教材插画上,前段时间不是有那么个新闻吗?某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有篇文章叫《后羿九日》(这名字也蛮魔幻的),前一句刚说了“江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后一句就讲后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写个几百字的神话故事,上下两句话都能自相矛盾,逻辑碎的跟车祸现场一样,谁看了都犯迷糊。
    此次插画风波中,很多人开始怀念“过去的那些课本插画”。的确,无论是《闰土》还是《挑山工》,那些插画都特精美、漂亮。


    可是,喜欢怀念过去的这些网友往往忘了,过去课本之所以有这些插画,其实只是旧时代的余音。
    作为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当时画插画、编课本的那些老师,他们都被铆定在自己所从属的“机关单位”里,工资待遇就那么多,动也不动不了,分配给他们一个给孩子编教材的任务,于公有利广大孩子,于私能借此扬名,他们当然愿意认真负责的干——这跟现在的插画师们在市场体系下“计件”工作,那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
    想看当年老师是啥工作状态,请移步《教师节,怀念曾与我“对线”过的第一个教师
    但你想想,为什么同样的体系下,当时的英语教材编的就相对很拉胯呢?
    永远是李雷和韩梅梅俩人在那儿跟机器人一样不带感情的站桩输出:“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
    所有故事都写的毫无意趣,同样的单词量,水平永远比《新概念英语》差出20个新东方。

    原因也简单,因为那会儿真正英语好、对英美文化有好的理解的人才,可都是香饽饽,就算不出国也都有高就,谁还在体制内吭哧吭哧给你这帮小朋友编教材?
    真英语好的,当时都《北京人在纽约》。刷盘子呢,忙,勿cue。
    所以“救救孩子”、给孩子一本好课本,绝不是一两个人上上心,负责一点,或者“斩断境外势力黑手”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有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系统,什么样的机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材,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参见《老师,咱能不能正经上课?别拿乌克兰和孩子们开涮?》)
    中国当下的中小学教材质量总出问题的原因既然在于“半市场”,其质量想要提升,方法就无外两种:
    要么回归老办法,把相关人才都继续摁在体制内的岗位上,让他们安心干活。而至少目前看,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放弃整个市场,让整个社会转轨回到计划经济当中去。
    要么,我们就需要更彻底的改革,让教材审核、遴选机制更完善。并且往让受众有更多选择的教材市场化那条路上走。这是欧美日韩走的那条路,这条路是与自由市场相配套的。
    但不管走那条路,提高教材质量,给孩子一些好的插画,绝对不是能靠网上一帮上纲上线的家伙,靠揪斗几个“辱华阴谋团体”就能斗出来。
    一出问题就“抓奸臣”“斗汉奸”,满世界找“反华势力的阴谋”。这种思维方式咱这儿很流行,南宋打不赢金朝,就骂秦桧“卖国”,鸦片战争打不赢,就骂琦善“卖国”。
    可甭管当事人是不是真有心思“卖国”“辱华”,这种是把群体问题个人化,复杂问题阴谋论化的“斗争方式”,除了满足一些激进的愤青的自嗨,都不会起任何实际作用。
    当然,乌合麒麟老师挨骂,还是活该的——谁让他当初自己也是靠煽动这种自嗨起家的呢?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以激进主义求爆火者,人必以激进主义集火爆之。
    如此现世报,也算求仁得仁吧。
    全文完
    今天的音乐,是贝多芬的《月光》,没别的意思,只是说起小学课本插画,我就想起小时候让我结识贝多芬的这幅课本插画——
    真正懂得鉴赏后,我确定这插画和那故事都是咱老师自己编的,因为情绪根本和老贝的这首曲子根本对不上。估计又是个中式“代圣立言”的童话故事。
    但怎么说呢?我还是感谢这个教材的老师——至少,他们编的、画的很认真、很真诚、也很美,为我的童年打开了一扇窗。
    然后,贝多芬那真正的《月光》,清朗的照了进来。
    愿世上多一点这样的好插画家。
    本文60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多谢了。
    哦,对了,今天是我母校复旦的校庆日,祝母校生快,给我几位校友做了个文创推广,我自己觉得特别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三条看看——
    • 【转帖】这么丑的教科书,非要扯上“境外反华势力”,才值得你愤怒么?———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https://mp.weixin.qq.com/s/u-z6RIqBn-7_GTwPkpW8-A

      能不能不要总用魔法打败魔法。

      先讲个苏联笑话:

      说,大肃反时代,有个人某日不慎落水了,两个警察就从旁边走过,明明听到了此人的呼救,却置若罔闻,谈笑自若。

      情急之下,那人灵机一动,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句:“打倒斯大林!”

      警察闻言大惊,赶紧跳入水中,把那人捞起来,扭送克格勃了。

      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它提醒我们的问题是真实的:正常人的反应机制本来应该是多元的,但在某些特环境下,人们会只对单一纬度上的问题特别敏感,而对其他明明很切身的事情都很麻木。这是一种奇特而可悲的“感官遮蔽”。

      所以苏联肃反时代的落水者必须喊“打倒斯大林”才能被警察听到。

      而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连村里“斗破鞋”也要扯上“阶级斗争新动向”才能获得正义性。

      表面上看,这些“上纲上线”似乎很可笑。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这种可笑其实出于一种更深层的无奈:因为在这些岁月里,人的正常伦理甚至生命,都被视为不那么重要了,只有一些特殊的立场、口号,才是被认为是“大事”,值得引来众人的重视,解决问题。

      当然,我想到这些事情是由头的,那就是昨天已经谈过的教科书插画风波。


      昨天写《乌合麒麟老师,听说你也“辱华”了?》一文,很多留言评论很有意思,比如我说了说对乌合麒麟翻车的观感,同样是骂我,但骂法就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波。
      一帮人说:“乌合麒麟给辱华插画洗地,你居然说他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你这个xxx!”
      另一拨人则说:“乌合麒麟这么爱国,你竟敢对他冷嘲热讽?!你这个xxx!”
      能看的出,这两拨人都觉得自己站在“爱国”立场上,话说的都特别大义凌然,但我到底该听谁的呢?建议两边的小将们先自己打一架,争出个统一意见来再来骂人。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特别有意思,我在那篇文章中想提的观点是:甭管这些插画的作者有没有“勾结境外反华势力”的那个“别有用心”。把教科书插画画成这样,都该骂。因为第一眼看上去,正常人都能感觉到,实在是丑的太惨不忍睹了。
      我觉得我这个判断没错,但有些人闻言很不高兴,非说我这也算“给插画者小骂大帮忙,这是变相洗地”,他们说“现在美丑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主要是立场问题、导向问题!”
      可是作为给孩子画的教科书插画,美丑问题真的不重要吗?
      我们假设性的思考一下,就算这些插画,没有一些网友像读《达芬奇密码》一样解读出来的性暗示、崇美元素、甚至“共济会暗号”,这些画就不该骂么?
      我觉得显然不是的。
      手头没有这套出事的教科书,但当我看了这些画的画风以后,我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仔细辨别一下,这种感觉跟我在学校那种办的很差的官营食堂打饭的感觉,是很相似的:
      食堂大妈或者大叔勺子一翻,在我的餐盘里倒上一堆奇异黏合体。饭不是饭,菜不是菜,不用尝,光看我就不想吃了。但我却知道我无从抗议这种安排。因为食堂不会尊重我这个打饭者的意见,只此一家,你爱吃不吃!

      那一刻,我感觉不仅是我的肠胃遭到了侮辱,同样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还有我的人格——这帮人分明是在敷衍我么!而他们却用他们的作品传达了这样一种傲慢。就敷衍你、侮辱你了,你能咋地?
      是的,来自作者的敷衍与傲慢,这种感觉我在看这些插画时也是同样能感觉到的。

      以我对绘画有限的了解,我觉得这位作者这样画,他不是绘画技法不如人,而是他明明能画好一点,画的符合大众尤其是孩子的审美一些。但他却不,他非要那么画。要么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画风(而且还真有其研究生专门写论文,盛赞其老师的插画“画风独特”)。


      要么则是出于更简单的原因——他这么画感觉最“手熟”,最省力。
      而不管是哪个原因,我都能感觉到他透过插画传达出来那种浓浓的傲慢:他压根就没有把读者,那些读书的孩子当回事。孩子看了他的魔幻画风,晚上做噩梦咋办?孩子从此讨厌翻开教科书,甚至厌弃这门学科咋办?
      对这些,这位插画家是不考虑的——虽然作为一个产品提供方,他本来应该优先考虑这些的。
      而这种不顾受众的傲慢,只来源于这几个字,我就这么作,你爱吃不吃/爱看不看/爱住不住。
      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中国现在的中小学教科书之所以频频出这种问题,就在于它是一个类似于学校食堂的奇葩的“半市场”。一方面,这些教科书像其他所有书籍一样,是走市场流程被学校、学生所花钱购买的。所以一旦进入这个“圈子”,获得的名利分润都非常巨大。
      可另一方面,它又是被指定、被垄断的,这个圈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仅难以受到读者(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市场反馈,甚至可以不听同行的评议批评,于是私相授予、公器私用、敷衍了事甚至夹带私货等种种乱象就纷至沓来了。
      这就像一个既像餐馆一样卖餐牟利,又像衙门一样不受食客和市场规律制约的公办食堂口味往往好不了一样。教科书插画事件中所体现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机制问题。那个“居心叵测”的厨子固然该换,但出问题怕不止于这个人本身。
      而让人感到特别匪夷所思的是,这个画风拉胯的教科书,不是最近才出版的。相反,它已经出版了九年了。这九年间,其插画画风的丑陋是有目共睹的,在知乎上,也很早就有小学老师自陈,说她曾给出版社写信,抗议过画风的问题。
      但类似的这些抗议,不仅没有得到过出版社方面的有效回应,甚至没有引起过广大网友们讨论一下的兴趣——这九年间,无数人都在默默忍受着这些画风怪异的插画,并让这些插画一代又一代的扭曲着自己孩子的审美。
      然后突然有一天,有人勾出插画中几个疑似“星条旗”、日本军机的细节。说这些插画疑似有“立场问题”啊!是不是勾结了境外反华势力对我们进行阴谋渗透呢?……
      再然后,舆论场马上就爆了,微博前十条热搜里有七条都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涉事出版社紧急回应,表示马上整改。一堆人开始跟读《达芬奇密码》一样细究这些插画中居心叵测的微言大义……
      这算什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美帝阴谋,一提就火?CIA、FBI、共济会这些组织要是知道这事儿,怕不是要乐开花了,想不到他们对中国舆论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啊!这么多中国人比关心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切身利益,更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跟百草枯一样沾之即死、触之既亡。
      那以后真正的“反华组织”也不用搞什么阴谋了,仿照纳粹当年干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思路,想搞掉某人,直接放个话出来,说“这人跟我们有联系”。然后看着中国舆论场的战狼们把此人踏平就可以了。
      所以,我特别想问那些说“美丑不重要,关键是立场”的朋友一句,与立场相比,美丑真的那么不重要吗?
      立场被带偏了,也可以教育改好么。你看知名写手某岳老师,号称自己“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摸进自由主义的大门”,最近这几年,人家又从这“门”里自己摸出来了(原来他摸了个旋转门)。足见改改立场和观点,对于一个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人这一辈子,从小到大,若要活的明白,立场和观点总会改改、变变的。
      可是审美一旦被带歪了,想改好可就太难了。因为审美其实是一种素质,它需要从小的积累的。不信你去看看你身边的某些大爷大妈,因为是“被耽误的一代”,审美素质到老都很难提得上去,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甚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到今天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所以糟糕的教科书插画危害你孩子的审美,其实是一件更关乎你切身利益、值得你愤怒、值得你关注的问题。可你为觉得它“不重要”,甚至觉得强调这个就是在“变相洗地”呢?
      就像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一再强调的,美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清华尬舞”这滩“浑水”,为啥挨骂我也要蹚》)。
      何况,争你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国格。捍卫你和你孩子的审美权、便是最自然也最健康的爱国主义。
      所以批这个插画,不需要上纲上线扯什么“勾结境外反动势力”的问题,或者更确切的说,有没有他们掺合一脚其实都无所谓。画成这样的教科书插画本就应该被其受众打差评、敦促出版社整改。而且早该整改了。
      就像在一个健康的社会当中,落水者的呼救应当立刻得到回应一样。你在水里泡上九年,靠灵机一动想起喊一句“打倒斯大林”才被捞上岸。这事儿本身就很扯淡——一个不关心个体权益,只能靠上纲上线才能敦促问题解决的舆论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结尾,我想另一个笑话结束本文。先承认,这个笑话是我自己编的。
      我在某一个食堂里吃饭,食堂里的饭菜质量极为糟糕,像屎一样。那个疑似托关系、走门路进来的厨子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不考虑我们这些打饭者的感受。
      个别打饭者去窗口抗议,得到的却只是白眼一双和一句傲慢的回复:饭就这个,你爱吃不吃!
      然后大家就只好忍着,一忍就忍了九年。
      可突然有一天,大家听说那个厨子要换了,原因不是他饭菜做的太差,而是有个哥们发现,他在某个菜上勾了一个奇形怪状的芡,然后这哥们拿着这芡跑去举报,说这疑似是个反动标语啊!
      然后厨子终于翻车了。
      那请问,我该为此事高兴,并期待下一位厨子认真给我做菜么?
      怕是有点难吧?
      那些教科书插画是该骂,但我希望,我们不要总靠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全文完
      本文35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 【转帖】小学课本插画不堪入目,到底谁是幕后黑手?——— 看看国内普通八卦公众号啥意见
      https://mp.weixin.qq.com/s/eED5HDeHi02jyDrzTwkjxA

      来源:李月亮   作者:李月亮



      一、


      这两天,小学课本的插画,引发了众怒。

      人教版的数学教材,孩子们已经用了9年,但昨天忽然就在热搜爆了。

      真是爆了。

      一天多的时间,嗖嗖嗖地上了几十个热搜,状况很罕见。

      多条热搜的阅读量都高达几亿。

      到底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

      “出了事”的课本插画是这样的:

      画里的孩子,眼距很宽,目光呆滞,发际线高得离谱,毫无美感可言。

      有网友说,像得了什么大病 ,或者是被核辐射变异了,看上去已经做不了数学题的感觉。

      人们纷纷吐槽,这死鱼眼、马脸,好像在密谋什么坏事。

      动漫里的反派都比这好看。

      课本的插画,为啥要画得这么丑?

      这肯定要对孩子的审美产生负面影响啊。

      之前没在意过的家长,回家仔细看了看,觉得很不对劲。

      大人觉得丑,孩子们其实也一样。

      如果只是丑,倒还不至于太让人愤怒。

      而人们随后又发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细节。

      不止一幅插画里,突出了小男孩的生殖器官。

      还有一副,有小女孩被拉拽裙子,甚至被秃顶男搂胸。

      两个女孩都神色慌张,完全看不出玩游戏的快乐。

      孩子们正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而且小孩往往格外喜欢看图片,又格外细心,他们总能发现大人关注不到的点。

      教材给他们看这些是什么意思?

      平时,只发行几千本的儿童读物都要严格审核。

      而人教版的教材出现这种图片,实属不该。

      而同样不太对劲的还有:

      三年级下册封面,正中间的男孩还穿着星条旗(美国国旗)服装。

      内文里也有个穿星条旗衣服的小男孩,出现了两次。

      课本里也有中国国旗,但是给画错了。

      本应画在左边的四颗星,被画到了下面。

      这一大堆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粗心,还是故意?

      是审美差异,还是居心不良?

      是思想开放,还是意识形态渗透?

      二、

      一片声讨中,人教社很快回应了。

      他们表示,看到了网上的意见,已经准备重新绘制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

      人教社微博,本来就是个几万粉丝的小号。

      但这条微博非常火爆,几小时就有4万条评论,几乎都是质疑和指责 。

      最高赞的一条是很犀利的质问:

      为什么当初没有看出有问题?

      有人猜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插画,是因为现在出版社不肯出钱请厉害的插画师。

      20年前他们拿多少钱买,现在还想拿多少。

      但同样的钱,20年前可以请个高手画,现在只能找些艺考班的学生,质量肯定跟不上。

      但是这种说法遭到了大部分人的驳斥。

      就算钱少也不至于画得这么丑吧?

      故意画出男孩器官,是因为钱少吗?

      更有网友表示,7岁女儿画的画,都比课本上的更阳光。

      人们很快找到了这套课本的插图作者: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

      资料显示:

      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是著名设计师,设计过2008奥运会纪念钞,获奖很多,可以说是业界翘楚。

      今天有网友扒出一段之前他的采访视频。

      他说自己以前在政治思想教育编辑室,会做一些“打擦边球但又可以出版”的东西,然后别人会夸他“有理想”。

      更有讽刺的是,吴勇也曾是汕头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他带的研究生,还曾专门写论文赞美导师这组插画的设计。

      论文里说“在小学教材中,数学教材的插图设计可以说是最严格的”。

      而吴勇工作室设计的这套插图“精美程度堪比商业绘本”。

      我不是特别理解。

      第一,教材受众如此之大,插图比商业绘本精美,不是很正常吗?

      第二,就这五官分散、眼神奇怪的小孩,哪里精美了?

      不管怎么说吧,这样一个著名设计师的工作室,收费肯定都不低。

      出版社找他们,应该不是图省钱。

      而他们把插图画成那个鬼样子,应该也不是“水平有限画不好”。

      ——就算不是吴勇本人画,他工作室的整体艺术水准肯定也是在线的。

      那么,是审美问题?

      是不是设计师的审美和大众不一样,他们更高级?

      更加诡异的是,当网友扒出这些信息时,有媒体曝出,北京互联网法院已认定,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不存在,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种种谜之操作,有点超越普通人对常识的认知……

      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啊:

      小学生课本不是艺术品,应该符合大众审美,而不是去追求另类的先锋艺术。

      只要设计师是个正常人,就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应该知道,要以大众的审美,去设计小学课本。

      而退一步说,就算设计师跑偏了,出版社也应该把关啊。

      出版社人员的审美,应该跟大众类似。

      我们都觉得丑,他们肯定也觉得。

      所以问题应该不出在审美上。

      三、

      如果不是水平问题,不是审美问题。

      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了:态度问题和思想问题。

      态度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管设计师,还是出版社。

      我们看一下苏教版的数学课本封面。

      抛开艺术水平不说,起码孩子的精神状态阳光健康,看起来令人舒适。

      对比之下,人教版这种阴郁、病态的画风,感觉就明显不对。

      但凡插画师或者出版社认真考虑、严肃对待,想必也不会在整体画风上出这么大问题。

      这些年,很多人吐槽教材插画质量下降。

      因为当年我们读书时,课本的插画真是精雕细琢啊。

      还记得《飞夺泸定桥》吧?

      这是广东画家雷坦的油画。

      我后来听说,画家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曾用近三个月的时间,重走了红军长征路线,切身去感受红军战士们的艰险和勇敢。

      然后才有了这幅现场感十足的画。

      还有这幅工笔重彩的武松打虎图。

      作者刘继卣是著名连环画大师,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泰山北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杜甫像,被人恶搞了无数次。

      其实作者也很厉害,是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

      当年还是周总理指示,需要历史人物画像就找蒋兆和。

      而因为杜甫没有半点肖像资料流传,谁也不知道他长啥样,所以蒋兆和只好照着自己的像画了杜甫。

      外形到底像不像不好说,但这悲悯、孤寂、又带着淡淡哀愁的表情,真是神合杜甫的精神啊。

      还有很多插画,作者可能不是大师级,但水准也非常高。

      《周总理的睡衣》,邓奶奶戴着老花镜,安详又认真地给总理补睡衣。

      小凳子上的笸箩里,剪刀、线团都仔细地画了出来。

      还有少年闰土月光下捕猹的画面,是一代人的记忆。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快要不行了,舍不得喝最后一口鱼汤。

      小战士的悲伤和老班长的坚毅神情,画得精准到位。

      那时画风虽然有点土,但看得出来,功力是实打实的,态度更是极认真的。

      这些年,教材出版社很少再费力去约名家的作品,而是把插图直接外包给其他公司。

      很多商业化的公司,求速度,求效益,把接到的活当成“赚钱的商品”,而不是“影响千万孩子的作品”。

      这种态度下,最后出事,也不足为奇。

      四、

      而比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问题。

      思想问题,应该有两种:无意,或故意。

      先说无意。

      这些年,因为西方更发达,设计理念也更先进,所以设计师们大多很崇尚西方的东西,审美渐渐西化。

      而西方人最推崇的“中国脸”,就是眯眯眼、眼距宽、吊眼角、塌鼻梁、浅眉毛。

      据说这种刻板印象的来源,是当年很多华人去海外做劳工,长期在漆黑的船舱里干活,偶尔出来看到阳光,就很不适应,不自觉地眯起眼睛。

      天长日久,“眯眯眼”就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形象。

      有些白人常会以模仿他们取乐。

      这种带有歧视、偏见和嘲讽的符号,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甚至在很多大品牌的“高级”创作里,都喜欢用眯眯眼的中国人。

      2018年D&G辱华事件,之所以令人愤怒,就是因为他们找了一个细长眯眯眼的模特,轻蔑地说“如何用小棍子(筷子),吃他们伟大的披萨”。

      而国内的摄影师陈漫,去年也曾因为一组给奢侈品牌DIOR拍的照片,被骂得不轻。

      片子里的女人,也是眯眯眼、宽眼距、浅眉毛、死鱼眼。

      引发众怒后,陈漫道歉了,我觉得说得挺真诚:

      “批评我全部接受。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记录和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用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中国美。

      我早期艺术观尚未成型,使得当时的作品欠缺思考,现在已经深刻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创作的严肃性和视角的全面性。”

      其实作为国内顶尖的摄影师,陈漫不知道啥是美吗?

      肯定知道。

      她只是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受了西方审美倾向的影响,不自觉地去迎合他们,结果就丑化了同胞。

      客观说,西方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东西。

      但我们中国人长什么样,什么是中国人的美,不应该让他们定义。

      说回数学课本那些丑的奇怪插画,长相其实也很迎合西方的偏见。

      我想可能性之一,大概也是插画师艺术观没有成型,潜意识里还是自卑,受了西方审美的影响,画风就出了问题。

      而出版社方面,有可能也是对自己的审美不自信,觉得设计师对美感有更好的把握,还是要尊重专业人士。

      结果最后就搞成了这个鬼样子。

      当然,这是可能性之一。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插画不是“无意间出现了偏差”,而是怀着某种目的,有意为之。

      这就细思极恐了。

      这两天很多网友也在质问 :

      在课本上用那么丑的人物插画,是不是故意扭曲小孩子的审美观?

      突出男孩子的生殖器官,到底是画师思想开放,还是心理有问题,还是恶意引发孩子的好奇,让他们早早分心到另一个世界?

      星条旗衣服,孩子平日里穿穿无妨,但出现在课本封面C位,合适吗?在美国的小学生课本封面,也会出现穿五星红旗衣服的小孩吗?

      教材不是一般的东西,它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课本里的插图,会让孩子形成深刻印象,根植在记忆中。

      可能时隔多年后想起来,还会唤醒童年读书时的往事。

      而我们肯定不希望,根植在孩子们心里的课本画面,是死鱼眼,病态脸,裸露的下体,错误的国旗。

      所以,希望教材的创作者和出版方,都懂得自己肩负着极重要的使命,懂得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去对待。

      而现在这一套插画出了这么多问题,我特别希望吴勇和出版方能给出有诚意的解释。

      到底是钱不够,还是责任心不够。

      是审美不行,还是创作水平不行。

      是思想出了问题,还是立场出了问题。

      也希望有关部们能认认真真彻查此事。

      孩子用了快十年的课本出了事,不能重画就完了。

      背后的种种,一定要搞清楚。

      不要踢皮球,不要和稀泥,不要避重就轻,不要敷衍了事。

      要真正查出到底怎么回事,给公众和孩子们一个交代。

      写文不易,点个“”或“在看”呗,谢谢。

      本文作者:李月亮,授权转自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

      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八卦里见人性,江湖中见人心,关注万小刀公众号,后台回复“爆文”,获取几百篇10w+爆文。

      点下方名片→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 完了完了!让帝国主义黑手洗脑10年,加上他们的父母,几亿人中毒,比当年右派恶劣100倍,抓多少人才能消毒啊!
    • 哈哈,这孙子也被粉丝重重的的打脸了
    • 我觉得画出来全国人民对上海人民的感情。
    • 丑也算了,关键是儿童色情和作者猥琐人品。这玩意怎么过审核的,应该彻底查清楚。
      • 知道中宣部负部长吸人奶宴的事吗?上层就是那么腐烂了,你往哪儿追?再追就亡党亡国了。
      • 几亿中国人中毒了,怎么才算彻底查清楚? +1
      • 这个确实是个大问题,看着实在是恶趣味,没人管。非得说国外敌对势力策划,才有人管———我觉得这才是更大的问题。 +1
    • 他画的那幅上海抗疫图,本意是大白们拿着刀剑,抵挡境外(集装箱)来的病毒(毒蛇拟人化,击中的是回国的海外华人)。本意是讨好政府的。却刺痛了疫情中的上海人。 +1
    • 这种没营养的自媒体,挑几个符合自己观点立场的吃瓜群众的跟贴当论据,不知道能够证明什么?如果这也能当论据,柔里各种极端言论可以派大用途了 +1